营商环境对一个城市来说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它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重要,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资金、项目就会往哪里流动。优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为优化营商环境确立制度保障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安心、更有恒心。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到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再到国办先后发文强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新一轮政策利好密集释放。与此同时,地方也密集部署,加大力度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和制度创新。国脉电子政务网盘点了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重大新闻,以飧读者。
01
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
11月10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对下一阶段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部署。
《分工方案》明确了五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一是把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二是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三是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四是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五是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改革的工作合力。
《分工方案》强调,各地区要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一体化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抓好改革任务落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改革合力。国务院办公厅要发挥对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详情】
02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
9月10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商事制度改革。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繁荣发展,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但从全国范围看,“准入不准营”现象依然存在,宽进严管、协同共治能力仍需强化。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激发企业活力。
《通知》明确提出四个方面12项改革举措。一是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内或更少,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二是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力度,支持各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加强知名企业名称字号保护,建立名称争议处理机制。三是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将建筑用钢筋等5类产品审批下放至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化肥产品由目前的后置现场审查调整为告知承诺。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将疫情防控期间远程评审等应急措施长效化,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审批。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形成2020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企业信息公示,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实施智慧监管,进一步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规范平台经济监管行为,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依法查处电子商务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堵点痛点,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市场监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做法,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详情】
0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企业困难凸显,亟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意见》提出了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六个方面政策措施。【详情】
04
李克强:营商环境会极大影响生产力和竞争力
7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吸引外商外资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不放。相关工作该加快推进的要加快,这是大局的需要。就某种意义上说,营商环境会极大影响生产力和竞争力。”【详情】
05
李克强:深化“放管服”改革,挖掘优化营商环境潜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增添活力;决定改革完善乡村医生和兽医职业资格制度,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把保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在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纾困的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挖掘优化营商环境潜力,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会议确定,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年底前各省份全部开通“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全部手续线上“一表填报”,办齐的材料线下“一个窗口”一次领取。在加强监管、保障安全前提下,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作为企业在网上办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涉税服务、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推动企业开办时间从去年推开的5个工作日以内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或更少。这既是一项制度安排,也是防疫条件下的便企措施,有利于增企业、稳就业。【详情】
06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的措施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的措施,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环境;要求按照“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会议指出,推进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会议确定,要抓紧将现有线下政务服务转为线上办,在抓好“省内通办”的同时,今年底前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资格证书核验、学历公证、驾驶证公证等58项事项异地办理,明年底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事项异地办理。下一步还要加快实现新生儿入户、社保参保缴费查询等“跨省通办”。要优化线上办理方式,使“跨省通办”便捷、易操作。同时,要保障少数群体线下办事需求。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详情】
07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了《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系统梳理了2019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与亮点和2020年前景展望,客观反映了参评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改进过程、提升历程,全面汇聚了参评城市一大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集中呈现了各重点领域的最佳实践、改革方案和路线图。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出版发行,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公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方交流互鉴,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局面,推动更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详情】
08
工信部“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让企业花最少的钱,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获得高效、便捷服务。通过多措并举, 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有力的顶层设计和推进实施。在顶层设计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部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部署,将“放管服”改革纳入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部长办公会议、行业工作会议等对“放管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推动破解难题、落地见效。在具体实施方面,通过组建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印发部年度“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方案等文件,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详情】
09
税务总局等十三部门关于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2020年9月20日,十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从五个方面采取16项具体措施来进一步推进纳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税收营商环境。
《通知》要求,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拓展线上线下渠道,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对税费政策应知尽知;深化运用税费大数据监测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并对违规享受的及时提示纠正和处理。
税务、财政和国库部门将密切合作,畅通增值税留抵退税渠道,确保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及时获得退税款。税务、商务、人民银行、海关等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帮助出口企业加快全环节各事项办理速度、压缩单证收集整理时间,提升出口退税整体效率。
另外,不断提升纳税缴费事项办理便利度,进一步巩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到2020年底前,实现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按照《通知》部署,税务、发改、公安、财政等部门将协同稳步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详情】
10
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出一系列新举措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贸易便利化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等部门向全国推广复制了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11条措施。目前,中国海关已与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高资信企业互认合作协定,互认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居全球第一。口岸核验的监管证件由86种精简到44种,国际贸易实现单一窗口联网申报覆盖全国口岸,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整体通关时间压缩接近60%,进出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通关更快、成本更低,50多万家外贸企业因此受益。中国外贸的稳定发展,不仅惠及中国经济,也带动所有贸易伙伴共同发展。【详情】
11
世界银行: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
8月14日消息,近年来,中国以参与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抓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于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被采信的改革数量位居全球前三,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如此写道。该报告指出,中国的营商环境改革涵盖了《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大部分指标;在过去两年里,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第七十八位跃升至2020年第三十一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改革步伐最快的前十个经济体之列。【详情】
12
北京上海比拼“优化营商环境” 京版沪版条例引关注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日,两个城市先后出台了各自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复产复工的大背景下先后出台的“京版条例”和“沪版条例”,受到众多关注。
2020年3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4月28日起施行。4月1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自当日起施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复产复工的大背景下先后出台的“京版条例”和“沪版条例”,受到众多关注。业内专家指出,此时此刻,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更显必要。【详情】
更多精彩,请关注“国脉数字智库”及“数字政府智库”SO
(官方微信)
“数字政府智库”SO是面向政府相关组织单元(个体、团体、机构等)的一个大众化、开放式、赋能共益的智慧组织构建与深度协作平台,助力政府组织数字化转型与个体挖潜,引领以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价值连接与协同创新。
微信扫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