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骗汇、非法集资、恶意合同违约、故意拖欠债务等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283家名优企业的问卷统计,这些企业有16类650多个品种的名优产品被仿冒,制假企业遍及490个县市。有的假冒产品的销售额,甚至达到真品的许多倍。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企业和国家均蒙受了重大损失。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还表明,即使在不违法的界限内,失信违约现象也比较普遍,仅我国每年订立的40亿份经济合同中,就有一半得不到履行。有的专家估计,我国经济领域每年因信用缺失、违法犯罪而导致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约占GDP的10%至15%。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没有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也没有严格的企业信用奖惩制度,失信违规成本小,失信收益大于甚至于远远大于其守信收益。于是,失信成为急功近利企业的一种非理性选择。要从根本上治理市场混乱的现状,重塑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抓好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金信工程”为依托,以市场监管为重点,建立覆盖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我们一定要协力同心,共同抓好这项关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局的基础工程。

  目前,我省工商系统正在一手抓“金信工程”网络建设,一手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监管信用信息数据的清理补录和规范建库工作,同时开发数据库管理软件。年底,将开始接受各相关部门、司法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个体工商户相关的信用信息。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将要发布的目录,积极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补录和分类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共同推进统一的、综合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后,工商部门及有关管理部门可充分利用其所记录的企业信用状况,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依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推动企业信用建设。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将给予年检免检、免除或减少日常检查、优先办理注册登记、授予相关荣誉等特殊待遇;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将采取限制登记、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年检按较低等级管理、吊销营业执照等惩罚措施。同时通过网络适时公布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的信息,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氛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