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地区信息化点评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200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府在信息化上推行政策的共同点是大力建设电子政务。其它不同的信息化政策是,辽宁省加重了农村信息化的普及,而黑龙江则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并分别投下巨资。
    从政府立场来说,搞好电子政务是全国大势所趋,三个省在这个问题上看法一致。而从企业的立场来说,能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无异于打了一注有利发展的强心针。尤其是黑龙江省今年鼎力支持有潜力的项目,不少企业也从中获益,今后能较好地发展。而针对整个东北地区,就东北人天生豪爽的个性来说,是否能真真正正精精细细而非粗枝大叶地落实好各信息化政策也恐会令人生疑。 
    北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至目前为止,这一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2004年北京政府上网工程基本完成。社区信息化建设也基本完工。现在政府仍然在对一部分信息化弱势群体展开培训以期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目前天津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而2004年河北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ERP仍主要集中在初级应用,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至于山东省则强过河北,但在信息化普及上仍与北京和天津相差甚远。
    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
    上海、江苏、浙江在2004年的信息化领域继续出尽风头。本年度三地都加强了电子政务、极其重视企业信息化,可谓双管齐下。由于该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我们大致能发现这么一个走势,即三地的信息化政策都侧重于推动信息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由信息产业大市或大省向信息产业强市或强省的转变,舍得投入资金在企业信息化上,也极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就是该地区的经济为何能在整个国家中名列前茅的原因。它们处处都先行一步,禀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不断前进。而且该地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办事都比较公平公正,难怪信息化建设的效率能如此之高。 
    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海南)
    福建、广东、海南三省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也比较高。
    2004年福建省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重点抓好了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三类应用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完善了配套基础性建设。广东省在信息化普及方面更是自不必说了,截至2004年6月,广州市家庭电脑拥有率、家庭上网率、居民上网率与2001年同期相比,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23%和25%。
    黄河中游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
    该地区整体来看,战略地位重要,但对外开放不足,产业结构信息化任务艰巨。 2004年信息化建设做得较好的是陕西省和河南省。两省在制定信息化政策上相当理智,如陕西坚持行业调研,加强对行业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更有效地推进了信息化建设。河南则制定了一个很好的信息化宏图,并实施良好。而山西的信息化建设却仍然不见起色,乃至于其政府网站长期都有不更新的现象。从这个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发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于该地的信息化建设有较大的作用。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2004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都注重加强电子政务;湖北还推出 以信息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江西则将信息产业定位为该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针对湖北的农业信息化政策,湖北的农民将因此受益从而农业得到增收,今后农业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而就江西来看,它的这条政策将使其从一个农业大省转型为一个信息化大省,这究竟可行吗?就最近的一次全国本科生薪资调查显示,江西的本科生平均薪资在全国今年是最高的。而这一点似乎表露了该省对人才的重视较之以往有重大变化。而这对于各地的信息化企业来说,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今后能在江西进行投资。 
    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
    该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信息化水平也是良莠不齐。2004年贵州省非常重视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领导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而重庆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则重在发展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推动电子政务以及加快软件业发展,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四川信息化发展思路是重点扶持高水平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发挥其龙头示范效应。同时,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政策倾斜,给予比中心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以加快其信息化进程。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
    这几个省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青海省的电子政务还在规划中,真正的电子商务业务应用较少。今后,青海省会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甘肃省在信息化建设上注重实效,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对于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来说,面对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必须把推进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地位,这样才能克服地理空间的障碍,赶上中国其它省市的信息化程度。毕竟,借助于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后,西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才能双向流动实现信息共享,这样能让外部资源快速向西部聚集。 
    二.各地区信息化比较及分析 
    对比上述地区,不难看出信息化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信息化建设一般的有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信息化建设差的是西北地区。而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因素则有各区的经济力、政策制定的周密性、地域优劣等。 
    1.经济力。东部、北部、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力比较强大,因此能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庞大而充足的资金支持。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的经济力一般,因此其可供信息化建设使用的资金也相对不如东部等地区多。而西北地区的基础能力、资金能力与前面这两类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因而其信息化建设难免会有些捉襟见肘。 
    2.政策制定的周密性。东部等地区在制定信息化政策时总是制定得适当,非常符合自身的信息化程度,而且很能对症下药,找出问题并及时解决。西北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科学周密的规划缺乏问题,以及信息网络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和重使用轻管理等诸多问题。 
    3.地域优劣。信息化本身的发展需要沟通、共享。东部等地区处于沿海位置,地理条件优厚,能较好地与海内外进行沟通交流。长江中游地区则处于国家中部,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造成一定的交流障碍。而西南、西北地区则地处偏远,信息化更加落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