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宜昌市举行优化营商环境“71条”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财税支持专场。今年以来,该市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千方百计对上争取,尽心尽力服务实体经济,截至目前,已累计争取各类资金70多亿元,衔接银行对重点项目授信近150亿元,争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贷款和减免税收60余亿元,各类资金争取成效明显高于同期水平,市场主体政策获得感明显增强。

  “我们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等七大类重点支持领域,深入研究,认真谋划,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应报尽报。”宜昌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说,经努力争取,宜昌作为湖北省内唯一城市再获企业债券申报“直通车”政策,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2年内企业债券可直报国家、随到随审。开展宜昌市长江大保护银企签约三峡集团专场活动,累计为7个长江大保护项目提供授信额度147.42亿元。

  根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71条”,宜昌市财政局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宜昌市财政局局长柳兵告诉记者,截至6月底,市直100家行政事业单位全年为1100多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际已减免租金2073万元,全市389家企业被列入国家防疫重点企业,其中:155家企业获得专项优惠贷款57.92亿元,已争取贴息资金0.7亿元。在政府性融资担保方面,创新“见贷即担”业务,累计办理担保金额1.8亿元,并为36家企业减免担保费200多万元,为4776名创业者办理创业担保贷款8.5亿元。

  据宜昌税务局局长戴毅敏介绍,上半年,全市税务部门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5.63亿元,减免社保费13.4亿元,全力打造“一刻钟办税服务圈”,构建了“网上办”“扫码付”“票寄送”等多元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领票新渠道。进一步简便发票申领,全面推广“网上申请、邮寄配送”,2020年12月底前实行免费邮寄。从8月1日起在我市城区新建商品房项目试点“交房即交证”。今年上半年,全市2238户中小微企业获得“纳税信用贷”18亿元,有效化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截止6月底,我们落实非高耗能用户电价优惠、湖北省化肥企业电价优惠、支持性两部制电价等3项政策,共优惠电费1.41亿元。”宜昌市经信局局长丁庆荣告诉记者,宜昌落实市工业生产调度资金支持,将去年支持68家企业的2.4亿元市工业生产调度资金的使用期限延长到今年底,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目前这68家企业全部按期复工复产,6月份产值环比增长9%。落实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调度资金支持,落实市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磷石膏综合利用的资金支持。

  上半年,宜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宜昌市商务局全力当好“店小二”,据该局局长刘祯华介绍,宜昌出台支持城区夜间经济发展8条措施、餐饮业纾困5条措施,积极促进商贸企业复商复市和消费复苏。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复工复市1619家,复工率100%。宜昌综保区、中国(宜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等国家级平台、试点先后获批,首批15个项目入驻综保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主要考核指标居全省前列。目前已争取中央和省级外经贸发展资金2563万元,将惠及100余家外经贸企业。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