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突发期,社会问题增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复杂纠结,具有重大影响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和新任务,另一方面也给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管理和执政能力带来了挑战。

  为应对这一新的局面,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决定》认为:全党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和谐社会是一个更加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能够有效得到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以及更加稳定有序的社会。[1]和谐社会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主要强调经济发展的社会不同,和谐社会主要致力于建设和实现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群体之间关系的协调、利益的共存,以及社会的稳定。其中更多涉及的是不同群体间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的管理。显然,这是一个更加以“人”为中心、以人际关系的协调和人的生活幸福满足为本位的、主要诉诸于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的理念与政策。相形之下,以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则更多是以“物”为中心、以各类物化指标为主要追求目标的发展。两种理念和思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会影响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行为方式。为此,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曾庆红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结束以后,发表专文明确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掌握各方面的“本领”,形成自己的“执政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能力;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解决利益矛盾的能力;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合力的能力;管理和监督各类社会组织的能力;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能力。简言之,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就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反映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能力,建立健全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体制机制的能力,实现全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共有、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能力,以及实现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均衡和和谐相处的能力。

  不难看到,和谐社会是一个事关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全局、涉及到改革开放深层次问题的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会使各级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逐渐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移到更多关注社会管理和发展、更多关注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和均衡,以及社会关系调整的方向上来。其影响和意义是巨大的。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理念、价值观不仅会成为各级党政部门工作的重心和指针,而且也会逐渐成为全社会一切建设和发展工作的理念和价值选择。围绕和谐社会治国理政会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部门日常工作的选择。

  在这样的形势和要求面前,电子政务不可能置身事外。一方面,政府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会要求电子政务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好坏、成败,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政务是否能够对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决定了和谐社会条件下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建设也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由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电子政务,也将会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相对更容易获得发展的机遇。

  目前,和谐社会理念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引起电子政务领域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服从于、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根本性指导方针;各级各类电子政务建设从业人员,则应当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与思维,更多地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谋划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发展,并在建设实践中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向为和谐社会服务的方向转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