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第一,到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指数第一,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深圳的大奖拿了不少、“第一”也有很多。

  前不久,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又有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受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第一。

  荣誉榜上新增的这个“第一”,诠释了深圳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进程中的作为,更为深圳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审批效率以“秒”衡量,用政务服务的高效全力降低企业成本

  办理速度是最容易感受到政务服务水准的指标之一。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何种途径、花费多少精力获取生产经营许可或关键性证照等,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政府高效,对企业来说就是降低了间接成本。”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在深圳,政务服务的效率,是以“秒”作为时间单位来衡量的。

  2018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改革,通过信息共享、自动核验、智能比对,推动政务服务由“基于材料”的审批向“基于数据”的审批转变。

  这被认为是政务服务的最高标准。在“秒批”模式下,审批全过程几乎没有人为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了因办公时间限制及个人客观因素导致的审批结果差异等问题的产生。

  “秒批”的背后,是审批方式、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是深圳在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上先行示范的一系列成果。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人才引进、高龄津贴申请、企业注册、网约车驾驶员证申办等领域,深圳实现“秒批”事项212个。

  如今,“秒批”已成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的“代名词”。在此基础上,深圳进一步强化电子证照、电子材料共享,在全国首创了无感申办“秒报”模式,市民企业在办理事项时,更多的情况下,只需“选择”无需“填空”。

  今年,深圳还将融合“秒批”“秒报”改革经验成果,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全自动的政务服务,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

  打造平台整合服务,企业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数据的“效率指数”,提升市民企业的“幸福指数”!

  在深圳,随着数字政府建设不断创新深入,政务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办事正在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迈进。

  作为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的“i深圳”APP,正是推动实现这一迈进的重要依托。

  “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介绍,建设“i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享受更便捷的掌上办事服务,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i深圳”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以来,发展迅猛。数据显示,目前,“i深圳”已接入1个中直单位、39个市级单位、10个区政府的7683项服务以及29类电子证照,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实现了掌上办理。

  “一码管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连通、一证申办、一库共享、一体运行”,深圳线上线下高度协同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支撑下,企业可享受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线的“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更是让面对疫情冲击的深圳广大企业,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全心服务企业的温度。

  在该平台,企业轻点屏幕,就能直接向深圳政府部门反映自身在经营上出现的困难。对应职能部门为此建立了专门的诉求处理机制,对收到的诉求及时研究并予以解答,形成了企业第一时间反映诉求、政府第一时间处理诉求、第一时间解决诉求的闭环管理链条。同时,政府部门还建立了上门服务的机制,针对企业在平台上提出的典型诉求,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了解情况,以更好推动诉求的解决。

  “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深圳的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和服务的桥梁。

  精准高效释放红利,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

  3月11日,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解读《深圳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

  这一被誉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圳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涉及14个重点领域,共提出210项具体改革举措,为深圳“双区”建设增添了动力。

  引人关注的是,本次《重点任务清单》的“科技含量”很高。根据清单,深圳将围绕“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重磅推出十大“智慧精准服务”措施。

  让企业充分了解可以享受到哪些政策、怎样才能享受到政策,打通惠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精准高效地将政策红利释放给有需要的企业。一直以来,这就是深圳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发力点、落脚点。

  今年,为帮助受疫情冲击的企业渡过难关、有序复工复产,深圳市“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服务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APP上线了。

  精准办服务汇聚了深圳市、区两级已发布的抗疫惠企政策文件,并将政策文件分解成政策点,录入政策库,每个政策点对应一个办理事项或服务内容,按照适用区域、适用企业类型、适用行业、扶持类型等类别为政策点打上标签,市民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标签即可精准查找到可以享受的所有优惠政策。

  扶持政策“一站汇”、精准服务“更匹配”。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支撑下,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办得了”真正实现了。

  深圳市特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林淑燕对此感受深刻。今年3月,她所在的企业通过“抗疫惠企政策精准办”服务平台办理“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业务,勾选标签就选出了可享受的政策。

  “系统推荐的政策,有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很多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在线申请,真的很方便。”林淑燕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由衷点赞。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