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冒着酷暑来到原江都市仙女镇三和村姚家组周以芳的家中。刚一坐定,周以芳就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江都建设工业园征用我家的宅基地,补偿金遗留问题啥时候能彻底解决?”交谈中,季建业了解到她要求补偿的50平方米是临时搭建违章建筑,便耐心地向她讲解相关拆迁征地的政策。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身边的村民心平气和下来,大家对季书记的解答表示理解和赞同。 

  临行前,村民们热情地拉着季建业的双手连声道谢:“没想到这么大热天,您还能为我们的事情亲自上门走访。”季建业表示,扬州发展就是为了群众,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困难,党委政府一定会帮着解决的。 

  其实,这只是扬州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党群、干群互信关系的一个缩影。连日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 

  近7年间,扬州集束式创立了党委、政府与民众多渠道、立体化的联系纽带:从“寄语市长”到“市长信箱”、“书记信箱”,从市长热线“12345”到“网络在线”交流,建立起稳定的“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如今,无论是在居民家中还是在社区,扬城到处涌动着互动交流的真情。 

  扬州每一种沟通形式的创新,都在其后勾勒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成长线”,收获了“和谐人居”的城市金字招牌。 

  和谐的前提是沟通,是建立通畅的表达机制。扬州广开言路、开门纳谏,开辟出畅通高效的民意上传“绿色通道”,就是让老百姓遇到难事“有地方说话” 

  扬州市台商协会会长方丁玉常常感慨地说,8年前他刚刚来到扬州时,遇到困难想找个领导反映反映都很难。现在,落户扬州的台商赶上了好时候,打个电话、上上网,问题就可以反映上去了,很快就得到有效解决。 

  有心事,有人真诚倾听;有困难,马上有人帮助解决。季建业说: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是沟通,是“让老百姓有地方说话”。 

  2001年7月,在扬州市政府网站上,一个崭新栏目“寄语市长”诞生了,对扬州几十万网民来讲,多了一个“民生沙龙”,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建议,网民们可以畅所欲言。后来,扬州又增设了“市长信箱”、“书记信箱”。无论是事关百姓的民生话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市民都可以与扬州的决策者进行直接对话。前不久,“寄语市长”、“书记信箱”又新开通了短信功能,市民用手机发一条短信就可以与市领导互动了。 

  上不了网的市民,同样有通畅的反映渠道。目前,在扬城的大街小巷出现了免费免邮的“书记信箱”、“市长信箱”,来信由市委书记、市长直接处理。 

  3年前,一个“绿色通道”——市长热线“12345”开通了,3年来,整个网络平台共接听处理群众来电8.9万余件,市政府公开电话室直接接听处理1.9万余件,交办、督办、协调7000余件,办结率达90%以上。 

  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扬州首创了“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党员热烈响应:“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纷纷到新结识的“百姓亲戚”家走访慰问、嘘寒问暖、调查了解,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 

  为将主题活动转化为长期持久效应,扬州又建立并实施“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全市23万多名党员,以及广大公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居委会、村委会报到,与1到2户普通群众家庭建立固定、长期的联系。如今,无论在农村还是在社区,无论在市民家里还是在农村田头,处处活跃着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影。此举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仅当年春节前后,就走访群众14万多户,联系选民和各界人士1.6万人,收集意见和建议2.8万条,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扬州,党员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民主政治的先进性体现在人大代表能够真正代表选民、政协委员能够真正反映各界群众的意愿上。 

  每年的5月8日,扬州都会开展“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和在扬的全国、省人大代表8100余人,分别深入各自选区,与广大选民面对面,手牵手;你说我听,你讲我记;你的问题我帮你解决,你的困扰我为你排解,一股股畅通交互的暖流,滋润了万千选民的心田。这一天,季建业都会以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自己的联系点——宝应县泾河镇曹坝村,面对面、零距离地听取意见与建议。市长王燕文以一名普通的人大代表的身份,特意将手机号码公布在她所在选区“代表之家”的墙上,诚恳欢迎广大群众给她打电话,直接反映问题。 

  与此同时,政协委员也积极参与“界别活动周”活动,进一步拓展民意表达机制、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和联系、动员群众工作机制。 

  扬州市信访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督办机构,特别对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住房保障、就医入学等热点、难题进行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正是这些畅通交互的“绿色通道”大大提升了党委政府的“知民度”,扬城百姓形象地称之为“不下班的公务员”、“24小时的服务员”。 

  百姓为上,民事为先。扬州之所以能收获“和谐人居”的城市金字招牌,奥秘就在于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民意而决策,改善民生办实事 

  从2001年起,扬州大手笔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大幕,形成了“文化内涵看古城街区,经济实力看沿江地区,城市繁荣看新城西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景区”的新格局。2006年,扬州喜获“联合国人居奖”。 

  比城市建设的“成绩单”更加引人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九成以上的市民对扬州的城市建设都表示满意。 

  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百姓。这几年,扬州城建项目有一条“铁律”:百姓不认可的项目不许上马;百姓存疑的项目,必须进行多轮论证。在进行网上评议、社区公示的过程中,扬州的决策者俯下身来接受“草根式”的批评与建议,市民在城建大潮中不再是偏居一隅、被随意安置的“棋子”,因为被尊重,因为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环境,即使是拆除多年的祖居,百姓也依然心平气和、坦然面对。 

  对此,原江苏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高兴地评价说:和谐人居看扬州!宜居,就是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和谐。这一点,在扬州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这些年来,扬州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有一些市民担心,蓝天碧水会不会从此远离他们。但扬州始终坚守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2007年9月,扬州召开了7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特别述职会——首次就当地执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情况作专题汇报,并讨论节能减排等10项环保行动计划,力求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三赢”。为此,扬州发动全社会参与环保监管,环保热线向市民郑重承诺:所有投诉在24小时之内必须予以处理答复。所以,当市民王麟来手捧市环保局颁发的“环保侦探”聘书时,逢人便高兴地说:“保护绿色家园,如今我们和政府紧紧地站在了一起。” 

  百姓为上,民事为先。每年年初,扬州都在征求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并向社会公示,由此连续七年出台了关注百姓、纾解民困、改善民生的“一号文件”,以此破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难题。有力的举措、切实的成效,赢得了百姓的好评,“人文、生态、宜居、和谐”的扬州城市魅力由此而生。 

  日前,在扬州十大城市名片的评选活动中,98%以上的选票上都写有“和谐人居”。 

  最美不过百姓的笑脸。扬州党群干群互信互动,激发出百姓对这座城市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上下同心显伟力,描绘出和谐扬州全新景象 

  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期间,扬州古城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典范之作——“双东”历史街区惊艳面世。在对“双东”深入考察后,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激动地说:“我被这些地标性建筑群所震撼,我更想不到的是,扬州市民竟如此拥护。” 

  拆迁,是所有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令决策者头疼又绕不过去的难题。而在“双东”建设过程中,400多户居民心甘情愿地搬移他处,这其中有许多人祖祖辈辈居住于此。 

  “三拒绝”故事就是一个最生动的注解:清代李长乐故居东南角有处私宅,主人陈老太的祖上在同治年间就与李长乐毗邻而居,当时李家曾出资购买她家的地皮,但被拒绝;民国时期,李家再次提出购买又遭拒绝;前不久有人出资80万元购买,还是被拒绝。此次“双东”街区改造需要陈老太搬迁,陈老太说,对不起祖上及后人了,但为了支持古城保护,她一定带头。走的时候,陈老太流着泪水,令人动容。 

  其实,何止“双东”历史街区!这些年来,扬州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用百姓的话说,市委、市政府会先听听我们的意见——市民宜居才是城市建设的核心追求。为此,扬州的决策者提出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一起打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兼顾。 

  “有笑脸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有笑容的市民也是最幸福的市民。”2006年10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女士来扬颁发“联合国人居奖”时感慨地说,“我看到这里到处洋溢着笑脸,体现出这座城市的幸福度、舒适度、安全度。扬州是一座最契合‘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幸福、满意来自于真诚的互信互动。7月25日下午,扬州召开市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收集意见交办会,宣布将今年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中收集的368条建议和意见分解到各单位办理,这些“民声”被视同为人大代表的建议,要求各承办单位于8月26日前作出书面反馈。 

  一次次的精彩互信互动,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透明性,提高了市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思路的认同度,加深了百姓与城市的情感共鸣。7年前,“寄语市长”70%—80%是批评意见,而现在90%以上是建议,这“一升一降”恰好说明,扬州的决策者与百姓上下同心、坦诚相见、休戚与共、同频共振。 

  扬州党群干群互信互动,实现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激发出百姓对这座城市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据国家、省有关部门随机抽样调查,扬州市民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对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满意率达96%以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