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刚结束,刚得知自己怀孕的王小姐在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和生育登记,随即就收到短信提醒,还可办理生育登记、免费产检券办理和生育保险参保职工计生情况确认等事项,与过去“孕妈”们办事“蒙查查”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引发这一变化的禅城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主动推送。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全国15个省选取100个县(市、区)作为“试验田”,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禅城区是广东省七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佛山市唯一一个试点区。

  试点一年多来,禅城一方面持续拓宽政务公开的方式和渠道,让市民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和获取政府信息;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等手段,以高质量的政务公开对接百姓日常生活,推动政务公开直接对接一体化政务服务,实现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有机融合。

  凭借大数据下的政务公开模式新探索,禅城既逐步实现政府行政服务效能、办事便捷度、群众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提升”,也为率先叩开数字政府之门筑牢基础。

  变化:从“群众跑腿”到“信息跑路”

  市民来到禅城公安“一门式”大厅,只需在任何一台叫号机选择业务类型,就会由后台自动智能分流到对应的综合业务窗口。

  全市率先实行的“实名制”派号制度,杜绝黄牛党“炒号”,确保市民办事不受干扰;“先预约、后办理”的服务模式,解决群众办证候时长、取号难等突出问题。

  这只是禅城区政务服务改变的一个场景。依托原有的“一门式一网式”改革,禅城区不仅把多门归为一门,还更进一步,依托区块链技术,真正实现从“1”到“0”,屡屡推出“零见面”“零跑腿”的政务服务新举措,让市民在掌上就可办事。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2分钟左右就完成“IMI”认证,再通过信息授权,即可办理手续,再等几天,就收到邮寄来的报到回执——刚刚走出校门回到禅城工作的林添,不用去行政服务中心排队等号,就顺利办理完毕报到手续。

  去年6月启动至今,禅城区直面市民办事痛点,共推出两批59个行政审批“零跑腿”事项,涉及老年人优待证办理、个人参保证明打印、个人纳税证明打印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业务,截至今年8月底,共受理业务近4000宗。

  相比于民生服务,服务于企业和投资人的法人服务,对政府审批、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也更考验政府改革的魄力。前不久,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法人主题办首个事项:(证照联办)“我要开餐馆”主题服务,实现业务审批从“串联”到“并联”的质变,今后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开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这一改革下,相关事项由原来累计45个工作日提速为10个工作日,材料由45份精简至27份,大力缩减企业办事成本。“以前至少跑三次,现在一次就搞掂!”在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第一位体验完“我要开餐馆”证照联办服务的市民吴敏红赞不绝口。

  禅城区委区府办相关负责人认为,如今禅城政务公开有了四大转变,即从零散缺序向规范运作转变,从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变,从传统管理向人性化服务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

  解码:从内到外打通政务公开通道

  当前,不少基层政府对于哪些政务信息应主动公开、哪些信息属依申请公开把握不准。不久前,国办专门暗访督查了全国十省百家办事大厅,对窗口服务水平进行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办事服务的事项不标准、流程不清晰,群众看不懂,办事还得来回跑。

  作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验田”,禅城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以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全面梳理、归类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养老服务、卫生医疗、社会救助、涉农补贴、城市综合执法8个试点领域政务公开事项共1188项,明确每个事项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内容、主体、途径、时限等,形成《禅城区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

  梳理的目的是让政务服务更加人性化。

  梳理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禅城推出“推送办”,每个自然人从出生到后事8个主要人生阶段所需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136项,都互相关联并推送。

  梳理企业需求,“主题办”可精准推送事项办理提醒、业内动态资讯、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构建高效的营商环境。

  梳理群众最关心的100个办事难点堵点,“便民办”在户籍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推出省内户籍转移等服务,部分解决方案更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公开的不仅是办事内容,还有办事流程。禅城编制6个政务公开工作流程图,配套《政务公开工作手册》,确保政务公开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经验总结和提炼,禅城还主导编制《政务公开公众意见处置》1个地方标准,参与编制政务公开5个相关地方标准。

  如今,全区1000多项政府审批事项的流程得到标准化,形成“三个标准”(即对外服务的标准化、对内服务裁量准则的标准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三个清晰告知”(即清晰告知部门“哪些事项应该入门”、窗口工作人员“事情应该怎样办”、群众“在基层行政服务中心可以接受什么服务”),有效减少权力审批弹性空间。

  为提升市民获取政务信息便利性,禅城根据公众获取信息习惯变化,积极拓宽政务公开渠道。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禅城积极探索线上办事方式,搭建“网上办事大厅”,将实体大厅“搬”到网上,提供网上查询、预约、申办功能,让市民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截至今年7月底,进驻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总数共1296项,进驻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100%,网上办事深度达到三级的服务事项84.7%。

  创新:以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

  基层政府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政务公开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

  在试点工作中,在持续拓宽政务公开的方式和渠道的同时,禅城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去了解和掌握办事者个性化的需求,分析事项之间的关系,让政务信息更精准、及时抵达有需要的人。

  如今,基层政务公开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认为,基层政务公开多数指办事服务过程的公开,但政务公开不应仅限于此,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等方面也关系到“最多跑一次”的实效。

  政务公开并非为公开而公开,而是以高质量的政务公开对接百姓日常生活,聚焦公众需求,与政务服务融为一体,甚至推动政务服务改革,这正是禅城探索的创新之处。

  在“一门式”改革中,禅城通过梳理、整合、再造政府审批流程,实施“一号一窗一网”,推进“两个集中”(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的多个办事大厅向一个集中、不同业务多个办事窗口向一个集中),实现“六个办”(一窗办、马上办、限时办、网上办、天天办、全区通办),构建了“一窗办多件事、办事不用求人”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业务量累计769万件,群众总体满意率99.96%。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先行探索、一门式改革向纵深推进,禅城沉淀了大数据。依托大数据,禅城从政务公开向数据开放更进一步,提升决策、服务、治理的水平。

  禅城区委区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海量数据归类存储,禅城建立起“数据仓库”,已积累3.5亿条办事数据和1700万条信用数据,形成自然人、法人基础数据库。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禅城建设“数据工厂”,助力科学决策、高效治理和精准服务,打造的“禅城一张图”在城市管理和服务多个领域应用,逐步实现“一张图治理一座城”。

  在此基础上,禅城建设“数据超市”,探索数据的开放共享。一方面,面向政府部门,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市、区两级和区级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日均共享交换数据量达300多万条。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建设禅城区数据开放平台,目前已向社会开放涵盖23个部门的298个数据集,共700多万条数据,包括工商登记、食品药品质量抽查等信息均可供查询。

  正是通过打造数据开放平台,禅城得以打破信息孤岛,让政务信息真正活起来,用起来,以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更精准、更高效的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叩开数字政府之门。

  便民故事

  1、“一门式”改革再造政府审批流程

  在祖庙登记中心,张女士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通过一门式受理系统进行企业注册,花费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涉及工商、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的资料采集,并在一个多小时后拿到了营业执照。与此同时,手机也收到了银行通知开立账户的预约信息。

  “实在太方便了!”张女士表示,以往办理该项业务,耗时长,手续繁琐,如今所有流程在工商部门即可一站式搞掂,且时间大为缩短。

  经过“一门式”改革,企业开办的环节和流程得到整合再造,原来平均19.8天的企业注册时间已缩减到最多5天。

  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禅城梳理、整合、再造政府审批流程,真正实现“把简单带给群众和企业,把复杂留给信息技术”。

  迄今“一门式”政务服务业务量累计769万件,群众总体满意率99.96%。改革在全省得到推广,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改革提供禅城经验。

  2、数据反哺,区块链让政务服务更精准

  今年,通过i社保和办事零跑腿手机APP的面相识别系统,60岁的王奶奶在家就完成了养老金资格认证。以前,腿脚不灵活的她要家人陪伴,到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才能办理该项业务。

  只需在手机上点击几下,足不出户就可远程实现养老金资格认证,该项服务推出后即受到群众好评,今年禅城全区通过手机APP 认证的人数达到5682人。

  运用区块链技术,禅城对群众办事过程中沉淀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再利用,在全省首推“零跑腿”服务,实现材料“零提交”、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市民只需通过手机即可办成事。目前禅城已推出59项“零跑腿”服务,今年“零跑腿”事项还将增至130项。

  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服务的结合,让政府科学分析市民需求,主动推送精准服务。区块链已与共享社区建设、公证业务等结合,接下来还将在青少年眼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医疗、社区矫正、新市民服务、流动人员出租屋门禁管理等领域得到应用。

  3、户籍管理改革便民惠民

  在“临时身份证自动制作机”上按提示操作,市民邓先生3分钟内就完成了从制证信息查询和检测、自动切膜、自动打印、自动送卡、自动覆膜的全流程,顺利领到了临时身份证。

  去年起,禅城公安正式投入使用“临时身份证自动制作机”,在全国首次实现居民申领临时身份证立等可取服务,使居民申办临时身份证由3个工作日领取步入3分钟“立等可取”的便民新时代。该机器投用后,2018年上半年临时身份证的制证量接近往年一年的手工制证总量,大大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极大程度满足了市民的用证需求。

  以政务公开提升政务服务,禅城在户籍管理领域创新启动多项改革,已先后推出“居民身份证自助办理”“居民身份证自助申领”“临时身份证立等可取”“全国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等便民服务,让便民惠民落到实处。

  媒体眼

  禅城试点一年 何以事半功倍?

  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一年有余,用“事半功倍”形容禅城的成果,并不为过。之所以这么说,只因为禅城发力太早,基础太好:

  早在成为佛山唯一试点之前,肇起于2014年的“一门式”改革,就为禅城打好两个基础:一是每项行政审批被梳理成标准化要件,审批权力放给了无差别标准化的审批信息系统; 二是行政办事产生的市民和企业数据,逐渐沉淀为大数据池。

  标准化是基层政务公开基础。尽管相比试点要求,禅城最初在事项目录和公开流程上尚有进步空间,但凭借“一门式”改革演变的信息化逻辑、路径和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改革氛围,禅城得以把改革势能释放到试点之中。

  正因为率先打好基础,禅城才能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更进一步铺开自选动作,从政务公开向数据开放迈进。

  政务公开是一个不断改进的动态概念。正如专家所言,基层政务公开要对接百姓日常生活,避免公开工作与政务为民“两张皮”,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有机融合。

  这意味着,相比过去满足百姓知情权、监督权的指向,这一次基层政务公开试点,让便民利企在政务公开中真正落地生根。

  正因如此,禅城才会用沉淀的数据“反哺”政务服务,建立起高效、便捷、惠民的服务体系。从“全生命周期服务”到“零跑腿”再到“法人主题办”等,皆是瞄准百姓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来精准发力,实现从被动查询到主动推送、从“路上跑”到“网上跑”的转变。

  步步为营,步步领先。可以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进展迅速,正是得益于“一门式”引发的信息化改革价值观、方法论,得益于深度应用大数据的数字政府的建设,隐藏着可复制、可推广的能量。

责任编辑:lu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