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浪微博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2013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已超7.9万,发博总数超过6000万条,被网友转评总数约3.6亿次。相比去年年底,发博数和被网友转评数增长率分别高达73%、177%。政务微博有力推动了当前社会“公共协商”机制的形成,政府和官员通过微博主动回应和参与热点事件,形成有效的政民沟通平台。

  在上个世纪末网络兴起之后,中国的舆论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舆论对于公共事务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权力结构,较之以前政府主要是单向度地使用权力,政府权力的运用得到了一些规范,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但在政务微博出现之前,政府与以网络舆论为代表的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单向的,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明显不足。而政务微博的出现有力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很多政府部门开始俯下身来,通过微博,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同时通过微博快速、高效、权威地将政府的消息发布出去。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结局,必定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少和公共事务的改善。正如报告中所说的,在芦山地震中、在厦门公共汽车纵火案中,政务微博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提到政务微博的意义时,用词谨慎地指出“政务微博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社会的‘公共协商’机制的形成”。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政府与公众之间,确实需要形成一种“公共协商”的机制。我们的社会出现的种种不堪状况,很多都是因为政府部门行政不跟公众协商,单边地使用权力。如果有了公共协商机制,政府权力受到公共舆论的有力制约,则情形会大为改观。同时,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政府的公信力也能够大大提升,进而能够较好地引导公共舆论。

  因此,政务微博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看到公共协商机制的雏形。但担心仍然是主要的,毕竟从政务微博到公共协商机制,道路仍然十分遥远。我们看到,在一些部门积极地、合理地使用政务微博的同时,也有一些政务微博形同虚设。还有一些政务微博,仍然难以摆脱权力的傲慢,冷漠地对待民众的呼声。更有一些政务微博,没有体现出政府部门应有的理性、权威的形象,而是受到微博存在的非理性气氛的影响,发出了一些“雷语”。因此,要真正形成公共协商机制,政府部门首先要在政务微博上努力,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足够的努力,让民众心存希望,进而合力推动这一机制的形成。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现在政务微博是促进公共协商机制形成的主渠道,但显然,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渠道,甚至不应该是主渠道。主渠道应该是在网络之外,应该是完善的制度设置。不过,现在既然在网络上形成了好的开端,那就先把网络上的事情做好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