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唐山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全市印发实施,这是唐山市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继启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起草、全市公用办公OA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建设等之后的又一有力措施。通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打基础、抓管理、强应用,唐山市电子政务逐步走上了规范、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手抓基础 一手抓应用

  唐山市电子政务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现任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国鹰同志曾担任河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和河北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职务,是电子政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履任唐山市长一职后,不仅从政策、人力、物力方面一直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多次提出统一管理、集约发展、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明确要求,使得近几年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期成了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多次强调“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10月,全市电子政务工作主管部门——唐山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成立。此外,唐山市经济较快发展和市政府的重视,使得唐山市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保障充足,为唐山市电子政务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强基固本,夯实科学发展之基。做好基础工作和建好基础设施——这是近年来唐山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坚持的原则之一。为了夯实电子政务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基础,唐山成立了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各县(市)区成立了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或城乡一体化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市直各部门也基本形成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主管科室负责规划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建设运维的推进机制。

  为了使电子政务发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唐山市加强了建章立制和顶层设计工作。近期在全市印发的《唐山市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投资集约、资源集聚、管理集中”和“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系统共维”的电子政务建设“三集三共”新模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起草了《唐山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从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前期的申报、审核、立项,到建设过程中的招标、采购、监督、检查,再到项目建成后的验收、绩效评估、运行维护,进行全过程的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建设、资金浪费、重建轻用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启动全市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审批的依据,以期从设计层面提前规划好建设总体路径,实现集约建设。

  以用促建,重点领域寻突破。近年来,唐山市各部门立足自身需求,以提高履职能力为目标,不断推动重点业务应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支撑政府核心业务的水平明显提高。市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城管、住建、规划、人社、教育、卫生和行政服务中心等21家市直部门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

  社会管理方面,打造“三级联网、四级贯通、全市联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系统,整合了现有视频监控资源,搭建了1个市级监控中心及应用平台、8个区级监控中心及应用平台,覆盖全市城区的社会治安科技防范、立体防范、综合防范体系初具规模;环保部门建设了全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交通运输部门建设了全方位监控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了对全市各高速路段、收费站、治超站点、客运场站、三女河机场的实时监控。

  公共服务方面,建设了“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项目,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农合等多系统集成,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数据统一保存、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唐山市社会保险、机关社保、医疗保险和就业服务四套信息管理系统先后投入运行,成效显著,2010年4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

  市场监管方面,住建部门建有房地产市场销售系统、产权产藉管理系统、建筑行业诚信系统。

  城乡运行方面,建设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数字化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城管部门建有城市防汛实时监控系统、亮化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IC卡收费系统、公交场站监控系统、供水生产和控制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

  此外,综合治税系统、权力运行电子监控体系、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征信体系等一批需求强烈的项目正在向前推进。

  上下联动 “软硬兼施”

  在唐山市分管电子政务工作两年多,让我深深地感觉到,电子政务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地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电子政务发展不理想,原因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软因素”,也有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安全方面的“硬因素”;既有国家层面的问题,也有地方自身的问题。只有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软因素”和“硬因素”齐抓,才能推动电子政务工作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创优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是基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政策、法规既滞后于政府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生了法律空白、法律盲区,甚至法律障碍,又与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不相适应。因此,重视电子政务必须先从打造良好的基础软环境上下功夫。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是关键。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改革理顺工作机制。地方特别是县一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不明确,工作机制不理顺,协调难度大。应成立电子政务办公室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协调部门,强化其职能,其他部门全力支持配合。另一方面,需要重新设计和定位政府职能,重组政府部门,再造业务流程,使政府履职更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公众的需求。这些工作地方无力独自完成,应由国家主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进行。

  业务需求主导建设是重点。业务需求好比一把“锁”,每个电子政务项目则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没有业务需求却建设电子政务项目,盲目建设、跟风建设只能造就了一批形象工程,一串没用的钥匙,根本不可能应用起来,更谈不上发挥效能,只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强化标准化建设和执行是手段。目前,我国为实现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已发布了9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出台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但因国家标准着重强调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地方应立足自身实际,从微观角度制定符合地方需求特点的标准规范。

  网络与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保障。在数据大集中时代,要始终把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数据存储、传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电子产品,将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规范紧密结合,技防和人防双管其下,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