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政治口号,政府要彻底告别全能型,迈向服务型,要把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近年来,各地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纷纷积极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措施,结合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有几点思考。

 
  首先,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厉行节约。当前政府转型的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由此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公民依法缴纳税收。政府节约与否不仅体现出对资源的态度,更是直接反映出对待纳税人的尊重与否。政府厉行节约的意义不仅在于节能降耗,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直观体现。在追求服务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公共服务最大化,这本身就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李克强总理上任后也明确表示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他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但政策的制定不难,难在执行与坚持,中央八项规定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制度落实到法律层面,从本质上控制一些腐败现象。
 
  其次,精简机构,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古典学派学者亚当·斯密认为,廉价政府与小政府两个概念既存在内在联系又有所区别,小政府是指政府功能简单、财政收支占经济总量比例很低,而廉价政府则是指提供等量服务的时候,政府机构最精简、成本最小化。虽然两者有所区别,但在斯密眼中,廉价政府与小政府应该是同时出现的。因此,当前政府治理也需要积极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合理的政府组织体制,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政府放权和权力下移,重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宪政关系。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第三,加强监督,规范政府行为。《法兰西内战》中提出“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受群众监督”。政府行为是政府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活动,要通过强化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大政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变成昂贵政府。政府只能充当经济活动的裁判员,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既充当裁判员又在大量的领域充当运动员角色。政府除了要在经济领域厘清自己的角色,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要完善多方监督渠道,完善政府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人大监督,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建立立体式全方位监督体系。要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加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得到充分重视。
 
  第四,夯实基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必须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审批为主的政府管理方式,学习并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经济的方法,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公务员队伍。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公务员队伍建设力度;要突出公务员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公务员执政为民的能力素质;要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选拔培养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次行政管理人才;要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各种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行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在建设廉价政府的具体实践中,还可以借鉴西方政府管理的先进经验,引进科学的职位分类,把政府机构的干部从大一统的干部队伍中分离出来,以利于干部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机构干部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建设“廉价政府”的应有之义。
 
  “政治体制改革”被作为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进了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毋庸置疑,新一轮政府体制改革将深入推进,重温马克思的廉价政府理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推进政府改革创新,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法治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只有如此,才能不断把政府体制改革推向深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
 
  (作者:黄进,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