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22日)举行的2014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上,被誉为“大数据之父”的英国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接受了文汇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如果政府能向企业和社会开放数据源的话,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公众理解决策,借此提升自身形象。

 
  大数据时代,篡改数据误导决策更难了
 
  文汇报:如何看待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舍恩伯格:当一样东西成为一种资源,人们自然就会对它进行保护。比如,电能被视作一种资源,输电线路就需要保护。同样道理,大数据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据也会有被污染的潜在风险。现在我们非常依赖数据分析,很多决策源于数据分析,如果数据被污染了,决策也可能会出错。
 
  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在大数据时代这种风险变小了。如果你有十组数据,其中一两组被污染了,影响会非常大,基于这十组数据的决策肯定会有偏差;但如果你有100亿组数据,纵使其中一些被污染了,也无碍于对整体趋势的判断。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时代,通过篡改信息来误导决策变得更难了。
 
  开放数据,政府社会将获得双赢
 
  文汇报:政府如何利用数据资源提升城市形象?
 
  舍恩伯格: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理解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政府已采取相关举措来使用这些数据。希望世界各国的其他城市也像上海一样,更好地使用数据。如果政府能向企业和社会开放数据源的话,将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不是说要政府开放所有数据源,有些敏感数据当然不能开放,但有些明显是可以开放的。这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家可以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公众也能理解政府在做什么事情,政府形象也能借此得以提升。
 
  数据创新,未必只属于有权势的人
 
  文汇报:政府和大公司掌握了更多大数据资源,未来,个人或者小公司要获取信息会不会变得更难?
 
  舍恩伯格:有权势的人具有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吗?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美国,只有几个雇员的小公司、创业公司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传统制造业时代,你需要买机器、办工厂,成本很高;现在,你可以借助云计算,不再需要实体,只需要能获得相关的数据就能进行创新。
 
  其实数据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网上的公开数据,也可能来自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商业平台。此外,有些公司拥有庞大的资源,却没有能力利用自己产生的数据,这些公司可能授权其他人来使用这些数据资源。目前,中国已经有不少成功利用大数据进行创业的小公司了。
 
  问卷调查,采样模式Out了
 
  文汇报:大数据对公共关系行业带来了什么变化?
 
  舍恩伯格:问卷调查的采样模式已经落伍了。在问卷调查中,你总得先设计一些问题,而在你设计问题的时候,思维已经被限定了。大数据将帮助你寻找一种自呈现的趋势,你能发现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就是大数据带来的最大改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