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近日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对中外媒体开放。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成就?下一步目标是什么?上海市长龚正对上海在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进行了总结。
1.龚正:良好的营商环境看作是上海的一个闪亮的名片!
上海市市长龚正回答说,上海始终高度重视持续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也把良好的营商环境看作是上海的一个闪亮的名片。
这些年我们春节以后第一个工作日,都是召开营商环境的动员部署大会,通过一年一更新的频率,先后推出了7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包括今年推出的5个方面150项改革的举措,成效是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直以来,作为经济“排头兵”,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营商环境。
甲辰龙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已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7.0版。
“我们以一年一更新的频率,先后推出七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迭代实施1101项改革举措。”龚正说。
在营商环境上“自卷”,给上海带来了什么?有三张“成绩单”可以给出答案。
第一张,聚焦创新创业:2023年,上海日均新设企业1904户、增长28.1%,企业总数达到289.2万户,每千人企业数增加到116.8户、位居全国第一。
第二张,聚焦外资吸引:2023年,上海市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40亿美元,再创新高,连续四年超过200亿美元,尤其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956家和561家。
第三张,聚焦企业减负:2018年以来,上海累计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超过9100亿元。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上海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对此,龚正在回答中讲到了“三个坚持”: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好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上,推出更多举措,大力清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在加强监管上,着力构建“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机制;在强化服务上,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精准帮助各类经营主体把握机会、减负增效。
——坚持法治化基础保障,更好地营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首先是深入贯彻落实好公司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其次是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的立法授权,加快建立更加完备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三是着力提高执法的规范化水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和经营活动。
——坚持国际化重要标准,更好地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向标作用。
一方面,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全方位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更好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和方法论作为重要参照系,深化对标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优势,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2.龚正:招商引资要让项目“引得来”“落得下”“产得出”!
龚正指出,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不断完善政策机制,丰富招商模式,夯实基础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投资促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要准确把握形势,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抓好投资促进工作。各区、相关部门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抓投资、抓项目放在抓发展的突出位置,善于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把握和用好机遇,不断完善政策机制,丰富招商模式,夯实基础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投资促进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统筹项目推进全过程,夯实前期工作,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精细运维,让项目“引得来”“落得下”“产得出”
投资促进是一项跨部门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要强化统筹联动,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增强工作合力,破解瓶颈难题,推动投资提效增能。
要统筹产业发展全链条,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强链、未来产业建链。
要统筹生产力布局全市域,各区和重点地区要坚持全市产业空间布局“一盘棋”,依托产业地图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深耕优势领域,选准细分赛道,避免低效“内卷”,努力实现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要统筹招商活动全覆盖,组织专业化服务队伍,精心办好各类招商活动,充分用好全球招商资源,加强企业走访与招商工作的联动,不断提高选择项目、沟通对接、落地项目的能力。统筹项目推进全过程,夯实前期工作,加强要素保障,强化精细运维,让项目“引得来”“落得下”“产得出”。
靠前发力,紧盯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把各项工作尽量往前赶、向前推
要狠抓工作落实,以更加严实的作风增强投资促进工作实效。要主动作为,急企业所急,对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建设、运维中的困难和矛盾不兜圈子、不往外推,进一步增强企业落地的信心。
要靠前发力,紧盯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把各项工作尽量往前赶、向前推。要善于创新,探索更多契合实际的新招实招,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3.龚正: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去年11月底、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对上海发展作出新的战略擘画,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坚持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去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4.72万亿元,位居全球城市前列;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373.6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一;口岸货物贸易总额占全球比重达到3.6%,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位列世界第一;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4%左右。
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持续推动“五个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着眼于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眼于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安全可控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着眼于提升贸易枢纽功能,高水平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大力培育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型贸易。
着眼于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完善海港、空港、邮轮港和航运集疏运体系。
着眼于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更好发挥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科创产业融合发展等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二是坚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去年,我们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扎实推进一系列改革开放重大任务。浦东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持续提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增加到956家和561家。
面向未来,上海要更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风向标”作用。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协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一批重点合作事项落地,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政策措施,精心办好第七届进博会。
聚焦浦东引领区建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人民币离岸交易、外籍人才认定机制、离岸商务功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聚焦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优化关税、市场准入等边境措施,加强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中性等边境后措施改革,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聚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第七轮营商环境改革150项任务措施,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三是坚持下绣花功夫精细治理,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作为超大城市,要牢牢把握城市生命体、有机体特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坚持以数据赋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打通数据壁垒,丰富应用场景,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实现迭代升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设“一江一河一带”高品质生态空间,加快打造公园城市。去年全市新增公园162座,到2025年将增加到1000座以上。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坚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聚焦城市抗震、防洪、消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持续提升风险隐患排查、预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救援等能力。
四是坚持发展为民,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安居等方面的关切,用心用情实施民心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扎实做好零星旧改、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两旧一村”改造和“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等工作。
去年全市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1.1万张,今年要再筹措供应床位3万张以上,帮助更多群众圆上安居梦。大力推动文化惠民。
深耕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盘活用好时尚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守好文化阵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努力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