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轻易地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这种“核心论”的提法显然缺乏科学的论证,它只是“信息化”三个字望文生义的结果,它会影响我们全面认识信息化,并可能因此使我们错过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会

  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的提出

  1、信息资源概念与计算机应用史

  尽管信息科学理论的观念在计算机诞生之前就已经被仙农与维纳提出,但是信息概念的普及还是得益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上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社会上并没有多少人在讨论“信息”。六十年代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计算机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开始广泛用于数据处理,这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数据的作用与价值,意识到统计数据、工作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处理,从而看到很多重要的结果。

  2、数据库时代的口号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1995年出现互联网神话之前,是国际上数据库蓬勃发展的时代。大量商用数据库的出现以及在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催生出“信息资源”与“信息共享”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广泛宣传又反过来促进了数据库的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这一时代的口号。

  3、特定环境需要特定的理论

  毋庸置疑,互联网普及之前,政府和企业的信息资料都严重匮乏。造成这种匮乏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多数的资料、数据只存在于纸张上,不利于传递、复制和共享;其次是通信与共享的困难,因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落后,以及没有统一的相关标准,加之通信与计算机设备昂贵,数据资料成为无比稀缺的东西。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人们需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的概念由此得到非常广泛的宣传。

  二、互联网对信息环境的巨大冲击

  1995年以来的十年是互联网大普及的十年,互联网使得社会信息资源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料不再稀缺。根据吉尔德定律,互联网上的资料按指数增长,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资料高速膨胀期,人们可以利用检索软件轻易找到几乎不可能看得完的大量资料。

  共享不再困难。互联网提供了最广泛、最方便的共享环境。除了互联网,还有比以前多几倍的刊物、报纸,还有广泛的信息工具如手机、复印机、传真机等。从总体上讲,社会信息共享环境大大地改善了。

  资料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过去找资料只能去图书馆翻阅或者查找数据库,现在则大量使用检索软件,其作用更胜过数据库查询。

  应用的成本在节节上升。

  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看不完的东西:过去是找不到资料,今天是看不完资料。由于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的机会成本和阅读成本也越来越昂贵。

  信息资源环境的变化,导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在发生改变。互联网之前是在资料缺乏的时代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料,今天则是在资料过剩的时代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料;过去是资料稀缺、时间充裕,今天是资料丰富、注意力却稀缺;过去是收集资料难,今天则是消化资料难。这些基本信息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理念、理论和技术重点,以期适应互联网之后的形势。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链的变化

  1、资料收集成本在急剧下降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是目的,实现应用目标才是应用信息的目的。在一个达到最终效果的长价值链的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常常是第一步。由于信息化的环境改善,全社会资料数字化的水平大大提升,互联网及各种通信环境的改善使得共享渠道增多、检索能力增强,使得资料收集成本大幅度下降,在总价值链中的比重大大降低。

  2、替代品增加降低了信息系统的价值

  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者通常认为自己所建的系统是用户惟一的信息依赖,二十年前也许是这样,但在互联网繁荣、通信发达的今天,这种想法就变得很不实际了。信息资源系统有着太多的替代品,Google就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着数据库的功能。替代品的增加在客观上压低了信息系统的价值,使专用的信息系统亦处于竞争之中。忽视替代品的存在会使系统向“大而全”发展,这恰恰是系统被冷遇的致命处:新系统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3、分析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资料收集成本的降低,企事业机构的信息获取能力在普遍提高。信息力竞争的重点将向分析研究能力转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分析研究能力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因而提高得较慢,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为缓慢,它们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价值链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4、从应用出发而不是从资料出发

  在资料非常稀缺的时代,从资料出发收集好资料等待应用尚有一点道理,但在资料日益丰富、过剩的时代,应用目标反而成为稀缺的资源:数据资料的有效应用将会越来越稀疏,只有在应用目标率先集中与凝聚后,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才是有价值的。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分析

  1、信息资源与“信息垃圾”差别何在

  资源与垃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资源与垃圾的标准在于利用的经济性。当利用的成本高于价值时,资源就变成了垃圾;当发现了低成本的加工方法或新的价值时,垃圾又会变为资源。信息资源也是这样,由于信息资料的供应充足和替代品增加,分析利用这些资料的人力资源的机会成本提高将会使很多的信息资料沦为垃圾资料,评价应用价值及开发应用的成本是防止做无用功的关键。

  2、什么因素在降低信息资源系统的价值

  不仅仅是信息资料可以变成垃圾资料,信息资源系统也可变为“垃圾系统”不值得问津。有两大因素在降低着信息资源系统的价值:一是社会上的替代品。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就是一种挑战,它们在很多时候比专用系统更方便,这就降低了专用系统的价值;二是信息资源系统使用的方便性。在人们的时间机会成本快速攀升的情况下,不方便将是一种极高的成本。替代品的增加与应用时间成本上升使很多信息资源系统沦为垃圾系统。

  3、为什么让用户看得少和看得精更重要

  互联网之后的信息资源系统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用户注意力资源的极度稀缺,阅读的时间耗费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严重的成本问题。在人力资源日益宝贵的环境下,系统的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料”为中心,必须让人才资源发挥重大作用。只有在看得少、看得精的方向做不懈努力,才可能成为新的赢家。

  4、为什么要缩减保密系统的规模

  保密的信息系统是建设成本、应用成本极高的系统,除非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经濟领域里的保密系统并不带来特殊的启发价值。在经济决策中,保密文件也就够用了,至于保密网络,我们不但看不出其不可或缺的新作用,而且,保密网带来了应用成本的大提高,这种不断增加的应用复杂性极易使保密系统成为垃圾系统。因此,从应用效果出发,要缩小保密系统的范围,多注重非密系统的信息安全会更具经济性。

  五、信息市场的变化

  1、互联网对数据库市场的冲击

  互联网普及前的十年是数据库产业大发展的时期,一颗颗数据库明星在升起。但是,互联网普及后再没有数据库明星企业诞生了,大量免费的信息网站借助于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的力量严重地挤压着数据库的市场。

  2、直接收费的信息服务日益艰难

  互联网之前的数据库多数是内容直接收费,互联网之后直接收费的信息服务日趋艰难。这是因为,早期的数据库依赖的是专用网络、专用软件,形成了防止复制抑制替代品的障碍,而互联网之后的标准浏览器已一统天下,信息的复制、传递、发布都在向零成本趋近,这使得信息资源的直接收费经营难以为继。

  3、信息内容服务的间接性经营

  直接收费的信息服务渠道变窄,令很多信息服务转向间接方式经营。很多信息服务由主业变成了辅业,变成了“配套服务”来增加其他服务的竞争力。例如,信息内容服务与咨询业结合、与技术服务结合,还经常搭配于专用的技术环境、设备环境来经营,通过设置技术设备的壁垒来维护信息收益。

  4、信息内容服务与专项业务服务的配套

  现在单纯的信息内容服务提供的价值在降低,用户更需要专项的业务服务。例如,投资信息服务要与投资咨询、投资代理、投资担保结合起来;汽车GPS定位信息服务要和“安全报警”、“困难救助”结合起来。信息内容服务与专项业务服务的密切结合将提高整体服务的价值,也会创造有利于收费的经营模式。

  5、向专业化领域发展

  在非常专业化的狭窄领域内,信息内容服务尚存一定的市场。这是因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大大地限制了竞争者与替代品的进入。

  六、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

  1、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比内部共享更重要

  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因为更多的经济决策是由企业来承担的。政府信息开放是政府职能改变的重要环节。

  政府内部的信息共享系统观念也要调整,需要更多地引进外部的信息资源,只将各部门资料的细节拿来共享其启发作用十分有限。

  2、为什么要以开放来带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从应用的角度上看,越公开的系统引用率越高,越细节的数据应用得越少。政府内部共享的系统可以利用“出口转内销”的方式,集中把各部门已公开的系统做得方便、有效、节省时间,以此开放带动共享,将会减少信息集中组织的行政阻力。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投资要放在以更多的比重来支持信息开放上面,一俟开放做好,内部信息共享将迎刃而解。

  3、将政府的信息资源委托给企业来做信息增值服务

  政府所掌握的很多信息资源有很大的市场经营价值,要开放给企业来做创新型增值服务。政府可以通过拍卖或其他选择方法回收部分资金,以合同承诺的方式保证服务的质量。政府利用自己把持的资料直接建库服务有很大的隐患:一是会造成垄断性经营,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造成政企不分;二是政府缺乏创新能力与市场激励机制,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4、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创造信息资源的社会应用的繁荣

  从数据资料的收集到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应用创新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政府部门没有能力“一包到底”。政府管理的模式适合于产业链的前端即数据收集部分,产业链的后端应当发挥企业的优势。政府与企业的真诚合作才会带来信息资源应用的繁荣。日本政府曾以低价将地理系统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结果带来了地理数据的应用繁荣及各种导航软件产品的大量涌现,这是一个促进应用繁荣的成功例子。

  七、宏观视角的信息资源观念

  1、为什么要强调信息资源概念的宏观视角

  讨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常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关注的是如何从大量数据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此时,“信息”的含义针对特定目标的抽象内容。在讨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节约能源、材料等物质资源”时,“信息”的含义就不同了,它强调的是非特质的属性。宏观的信息概念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它囊括了数据、资料、文件、关系网、影响力、组织力、知识、技术等诸多方面,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能量并列时,其中的“信息”指的是宏观的概念。

  2、信息化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了信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贡献是全面的,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提高决策水平,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在增加执行力。信息化提升了全社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了知识的传递、技术的移植和社会的智能化,这种贡献是通过大量的软件移植和芯片广泛应用来实现的。并且,信息技术还带来新的娱乐游戏机会。全面认识信息化的作用,将使我们的思想更开放,并把握住和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

  3、特别要重视知识的作用

  信息常用来指消息、情报等内容,与知识相比,信息的作用是一次性和暂时的,知识的作用则是长远和普遍的。知识是信息的沉淀,是对信息内容抽象的思考,它因凝聚着更多的智力劳动而有着更大的价值。宏观的信息资源概念主要是指知识资源。知识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知识的积累效率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4、我们不能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就是信息化的核心”

  既然宏观的信息资源含义如此丰富(包含着知识的应用、技术智慧的移植、全社会通信能力的改善及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合作能力的改进等等),就不能轻易地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这种“核心论”的提法显然缺乏科学的论证,它只是“信息化”三个字望文生义的结果,它会影响我们全面认识信息化,并可能因此使我们错过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会。

  八、小  结

  1、应用科学的任何理念、口号都有时间性与环境性,一种科学理念的表述一半是描述特定的环境特点,另一半是科学的断言,不能离开特定的环境来盲目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共享。

  2、任何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都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经济学就是用来帮助处理好目标与手段关系的,它能通过价值分析防止手段来干扰目标。

  3、信息化观念成熟的标志,是能够克服技术崇拜并且以冷静的成本分析对各种信息技术的量材使用。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地加强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