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1月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的本质仍是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基本原则”。“要把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作为激励我们努力发展的动力、战胜挫折的勇气、奋勇争先的志气和改革创新的活力。”重温俞书记的讲话,沉甸甸的“群众”二字让人们感觉很暖心,很振奋。

  那么,我们该如何深刻学习和把握群众观点,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呢?众所周知,我国网民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8亿,人数达3.38亿,高居全球互联网用户之首。眼下,互联网不仅成为国人进行沟通和获取消息来的重要手段,也理应成为各级领导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便捷而有效的民意渠道。

  网络民意以其平民化气质所带来的对权利的鲜活理解,以及传递信息的低成本,是传统媒体和其他形式的民意表达所难以媲美的。从本质上讲,网络民意仅仅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转变了表达形式,它本身仍是公民声音。那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完善群众工作自然也有了新的方式,既然民众已跃然网上,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就该及时跟上,把新的群众工作“顶”起来。早在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提出要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到网上去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也成为当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

  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在做好群众工作上的重要性,纷纷建网站、推邮箱、开博客、设网络发言人。但不得不承认,政府借助网络推进工作与群众对网络问政的期待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由两个方面造成:

  一是不少政府部门还不够重视网络在问政、完善群众工作等方面的作用,仍有不少官员对于网络仍然持一种“打酱油”的心态,认为网络民意很“山寨”,没有参考价值。有数据显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1/3的网站难以打开,1/3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等弊端。如此“被”网络,又还谈何重视和做好网络上的群众工作呢?

  二是网络平台自身的理性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这一方面体现在网络的管理、监控等技术还有待提高,有时还出现谣言等虚假信息,既蒙蔽了部分网民的视野,也影响了网络问政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网民自身的政治素养还有待提高。试想,一个网民对一个网络事件乃至身边发生的事件缺乏清醒的认识,甚至出现过激的不理性行为,自然容易给网络问政形成一定的阻碍,并挤占了其他的有效的网络话语资源。

  因此,要切实借助网络做好群众工作,首先需要广大干部能够真正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对待网络民意。群众工作不是“回家吃饭”那么简单,更不能对网络“躲猫猫”,只有真正认识到网络这条民意通道的重要性、认识网络民意对推进了社会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到网络在发挥人民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以及反映基层群众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才有走进网络、学习相关网络知识并通过网络为民办事的动力和决心。

  其次需要不断规范网络问政,在推进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大思想、道德、法制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和规范网民加强自我学习,理性对待。促使网络问政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逐步实现“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常态。

  据报道,今年上海徐汇区将网民所有意见和建议全部“晒”在网上,区政府最后从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中理出2010年的民生项目。同时,2009年的民生项目完成情况,也将通过区政府网站向百姓汇报。显然,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网络问政的群众工作走在了前列。我们也期待着各地不断完善网络问政,从而把群众工作真正“顶”起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