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深藏青色的西装,配蓝白条纹领带,戴一副无框眼镜,昨天,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曹劲松这样出现在市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今天的发布会有四项议程。”曹劲松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洪亮又沉稳。他昨天首次以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亮相,而他还兼有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

  身兼市委市政府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三职

  2007年6月,曹劲松开始担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2009年11月18日,南京推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曹劲松11月23日在论坛里以管理员身份发布《充分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的帖子,点明了网络发言人的职责和作用;2009年12月29日,曹劲松上任南京市委新闻发言人。另外,曹劲松还是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一人身兼三个新闻发言人,三个角色又该如何各自定位呢?曹劲松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其实不算三个职务,因为网络新闻发言人是市委新闻发言人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延伸。

  “市委新闻发言人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有差异,但又是有联系的。”曹劲松告诉记者,在他来说,更多考虑的不是两种身份的不同,而是两者的衔接。他表示,网络新闻发言人是一个工作机制,接下来,市委也将在南京“网络新闻发言人论坛”上设立板块,“目前市委宣传部已有一个20人的专门团队,每天在网上关注百姓即时提交的问题。”他告诉记者,他每天再忙,也要抽空到论坛上看看,不仅是看百姓反映的问题,也要看各部门新闻发言人的处理情况。

  政府和市委新闻发布会都很注重“互动”

  曹劲松表示,南京不论是政府新闻发布会还是市委新闻发布会,都很注重与媒体和网民的互动。拿政府新闻发布会来说,发布会先在政府网站上预告,网民可以在线自由提问,这些问题将在发布会现场由他代向相关单位来提问,其中不乏让相关部门难堪的尖锐问题。

  互动不仅是现场的,而且也是场外的,如果平时拨打党委新闻发言人的电话,对方拒绝采访怎么办?曹劲松就此解释说,作为新闻发言人个人来说,可以有上下班之分;但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没有上下班,或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之分的,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情况下,应当能够及时联系到新闻发言人,他本人的电话则是24小时开启的。新闻发言人要接受媒体的询问,公众的询问、以及网友的询问,这是党委新闻发言人的本职工作,如果出现拒绝的情况,是要被问责的。具体的问责措施,将进一步细化。

  “4·18”劫案事发后2小时就开发布会最令人难忘

  “如今突发事情的新闻发布会,越开越快了,今年4·18抢劫案,就是案发后2小时就召开的,”曹劲松这样告诉记者。

  “其实4·18抢劫案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印象最深刻的发布会,它在突发事件产生后2小时就召开了。”曹劲松在提到该新闻发布会时说,“4·18抢劫案”中,市民于葆林、张定华不顾个人安危,勇斗光天化日之下持刀抢劫犯罪嫌疑人,于葆林不幸英勇牺牲,张定华英勇负伤。除了对“2小时”记忆深刻外,他说,相关单位与媒体坦诚交流,不回避责任,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在曹劲松看来,那些发布会现场提问超过10个以上的,一般都是社会热点,像2007年和2009年的房产新政新闻发布会,不仅参与媒体多,而且网络直播,这说明媒体的关注度高,公众诉求多。今后市委也会召开类似的新闻发布会,将重大决策的提出和形成过程全面透彻地告知百姓,接受百姓的询问,并解答大家的疑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