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传奇: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交办网友留言6000余条,其中4000多项网友问题已办结并给予公开回复。河南省委书记在人民网开设的留言板的网友留言量在各地省领导留言量排行榜中稳居第一。(10月26日人民网-地方领导)就在前不久,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联名致信人民网网友,希望“把人民网网友留言板建设成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至此,全国已有35位省级党政“一把手”公开对人民网网友声音做出回应。(10月22日人民网—地方领导)这意味着,人民网开设的小小“留言板”,开启了广大网友与省委书记、省长们类似于面对面交流的通道。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人。在网络时代大踏步走来的背景下,民声民意在网络上聚集,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络社区。与此同时,在怎样对待网络民意这个问题上,政府开始放下身段,探索由被动应对向公开互动的新途径。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演绎了一段网民称之为“最幸福网事”的佳话;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接受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专访,与网友在线谈心,续写亿万网民的“幸福网事”。党的总书记和共和国总理的言传身教,掀起公权力和领导干部“深度触网”热潮。不少领导干部邀请网民“拍砖”、“灌水”,磨炼自己的“执网能力”;有的领导干部在网上开设博客,博得一片“民生情”;贵阳、广东等地政府网络发言人纷纷亮相,实现了从“要我发言”到“我要发言”的华丽转身;各地处理网民意见的长效机制得以初步建立,上网“捎话”成为干群交流的新形式。同时,网络监督风生水起,网络反腐方兴未艾:陕西“华南虎”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南京“最牛房产局长”事件,以及温州等地的公款出国旅游事件……通过网络这个便捷的载体,几乎一夜之间形成全国热议的“舆论漩涡”。网络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公民问政平台和政府问计平台。今天的社会,已从Web2.0迈上了政府2.0的门槛。

  基于网络2.0阶段而表现出来的开源、参与、草根、合作,以及个性化精神,打破了网站的信息垄断,人们习惯上称之为Web2.0,而Web2.0引申到政府的运行中,就是政府2.0。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要求政府在处理与网民的关系中,做到平等,谦恭;在处理网络民意的过程中,做到即时、便捷、互动。然而,我们看到,从Web2.0到政府2.0之间,还存在“梗阻”现象——

  在南京,有市民就公交难题向副市长信箱提出建议,多日没有回音;又向市长信箱反映,终于回复,遗憾的是这个回复答非所问。该市民气愤之余将信箱内容公布上网,引来众网友的热议。(10月14日中国江苏网)在江西,众多县级领导干部开设“民生博客”,开创官员集体网络问政之风,但有些也不尽如人意:有的是“空壳博客”,里面几乎没有东西,对百姓反映的问题也无回应;有的是“官文博客”,没有原创博文,全是某某会议上的讲话稿、致辞等;有的是赶时髦的“应景跟风博客”。(10月6日半月谈)而在有的地方,原本方便群众办事、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的政府网站,竟然长时间不予更新,“沉睡”不醒……从Web2.0到政府2.0,究竟还缺啥“链接”?

  这个“链接”,就是公家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一颗“为民心”,一份与人民群众难以割舍的真感情。这颗心,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披夜色顶海风登上钻井台的一连串踏实动作;这份情,就是温家宝总理跟农民握手告别时“我手上也有土”的一句深情话语。没有这颗心,就会对民生民意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失却这份情,什么样的“民生博客”、官员信箱、电子政务都会沦为摆设。只有用这颗心、这份情作“链接”,从Web2.0到政府2.0的转变才会更实在、更顺畅,才会永远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