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网站存在政民互动功能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对政府网站不够重视,网站功能建设错位,与政府改革脱节。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与公民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发布最权威、最具公信力的信息。

  【关键词】政府网站 群体性事件 政民沟通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与公众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当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正常的诉求表达途径以及政府的有效回应,而政府信息发布的滞后又导致的谣言四起,使事件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因此,建立有效的政民沟通交流机制与政府信息发布机制,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网络化社会环境下,政府网站是进行政民沟通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

  政府网站政民沟通与信息公开功能的现状

  政府网站政民互动功能流于形式。最近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的“地方政府开通社情民意通道,你们那通了吗”的网络调查显示,有96.8%的网友认为:自己身边的社情民意通道不够畅通,而反馈不及时、遭遇推诿塞责、沟通渠道形同虚设①。政府网站显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网站的本质功能就是实现政民信息的互动交流,而信息互动交流的基本要求就是“有问有答”,并将这些“问”与“答”的信息进行公开。但目前大部分政府网站大都无法实现这一基本要求。首先,“有问有答”功能无效或缺失。一些网站公布的“投诉电话”或“热线电话”大部分无人接听或因长时间占线而无法接通。而“政府信箱”、“公众留言”对公众的回复常常是类似“来信已经转到相关部门处理”等非有效性回复,很多时候由于推诿使问题不了了之。其次,将“问”与“答”的信息放进“黑箱”不予公开。目前我国的政府网站对政民互动沟通信息进行公开的寥寥无几。政府网站“黑箱”式的沟通方式,难以达到互动沟通的真正目的,无法取得实际的成效。政民沟通内容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大大降低了政府网站对于政民沟通工作的有效性,使问题得不到解决,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埋下隐患。

  信息公开内容与形式官本位。据中国人大新闻网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近一年,您为其实施成效打多少分?”的问卷调查,选择40分以下的占77.7%、选择40~60分的占9.1%,即86.8%的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成效不满意。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但由上可见效果不如人意。

  缺乏公信力。政府网站是政府履行职责,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网上机构。但就目前一些政府网站存在公信力差的突出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信息属实、准确、客观是政府信息的重要的前提,也是政府公信力的所在,但一些政府网站公布的信息却存在不属实、不准确的现象。同时,一些政府网站由于更新不及时,统计数据不规范,也使得公布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其次、投诉“电话”不能以电话方式受理百姓投诉事宜。电话投诉是老百姓普遍有能力选择的最为常用、最为便捷的投诉方式。但是,一些政府网站公布的投诉电话拨通后,却要求投诉人必须亲自到政府机关进行签字确认才可受理(尽管投诉人员公布了真实姓名、电话以及身份证号码),或者被要求投诉人给政府寄送具有签名的纸质文字性文件,才可受理投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