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花,为了一个梦,进城闯天下。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兄弟姐妹把胸膛挺起来……”

  打开台州市路桥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网,《农民工之歌》的激昂曲调迎面而来。“你在他乡还好吗?”这样的问候语,出现在一家三口微笑着躺在草地上的图像旁。

  网页中,有一个特殊的版块吸引着网友“新村民”的目光:“打工文化部落”。“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我在路桥”,在“打工文化部落”的几个分栏目中,来自四面八方的“新路桥人”尽情挥洒笔墨、倾吐心声,或记录坎坷曲折的打工经历,或倾诉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或书写着对未来打拼的期许和理想……

  一篇题为《爱在路桥》的文章,出现在“打工文化部落”的“点击排行榜”中。作者在嫁到路桥后,努力适合着新环境。不管多早上班,丈夫都会陪她一起出发,不管多晚下班,婆婆都会烧好一桌好菜等他们回家。

  “我想,这个城市吸引我的不是表面的物质,而是爱的幸福。对这个城市最大的爱就是报一颗感恩的心,扎根在路桥,爱在路桥!”分管网站工作的路桥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肖洪斌说,在阅读了来自打工一族的众多稿件后才深切感受到,“新路桥人”,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和城市的建设者,更是生活在自己身边有血有肉的兄弟姐妹。

  自2008年6月建立以来,“打工文化部落”的点击率已超过8万人次。对于政府网站上出现的“打工文化部落”,网友“新村民”的评价是“身在他乡,有自己的网站,感觉真好”。

  在一次针对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大型调查中,路桥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局长程吉鸣发现,在受访者中,经常出入网吧的比例仅为15.6%,受到文化素养或物质条件的限制,很多外来务工者并没有上网的习惯。

  为了让文化的力量在网络之外获得延伸,文字版的“打工文化部落”应运而生。这份“由新路桥人写、写新路桥人所想、给新老路桥人看”的《新路桥人文化报》,除了资金由政府提供外,采、写、编、评、摄等“业务工作”,全部由外来打工者担纲。

  3月15日上午9时许,《新路桥人文化报》的编辑们来到路桥劳动力市场,挂起横幅,分发报纸。不到半小时,2000份报纸就被索取一空。晚来一步的执行主编李明亮手捧相机,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透过“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拍到发报纸的场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