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是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要真正渗透到实践当中。这是市委书记刘永忠多次强调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精致建设?怎样体现精细管理?近年来,市建设系统在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建立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模式的污水总控调度中心。目前,淮安市清河、清浦两区已建成污水提升泵站8座,待建3座。由于污水提升泵站大多数位置偏远,如果采用传统的运行维护方式,将面临巨大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成本,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劳动绩效,市排水监管中心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近400万元,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模式的污水总控调度中心,即一套集现场控制、过程监视和计算机管理一体化的监控平台系统。该总控中心始建于2005年,2008年通过技术改造后正式运行。该系统可实现对各座泵站的工艺过程及全部生产设备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具有红外入侵、语音对讲等多种安防功能。同时预留后续增加泵站的无缝接入接口,可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技术改造时该中心还接入了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信号,可24小时不间断监督污水处理厂运行,作为特许经营监管强有力的支持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系统的高科技水平和无人值守、低成本、共享资源的技术运行模式,以及创新的监管手段,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被省建设厅列为行业推荐示范项目。此项高科技的应用一年可节省运行管理费用约80万元。

  智能化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取代传统的城市照明管理方式。通过四年来的建设,市路灯管理处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基本建成国内最先进、功能最齐全,同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城市照明监控系统。传统的城市照明管理方式已经开始被以计算机控制为基础的智能化照明管理方法取代。淮安市照明监控系统,基本覆盖了淮安市东至翔宇大道到板闸,包含和平东路、珠海路(翔宇大道——南昌路段)、南昌路(古黄河桥——珠海路段);南至宁连公路立交桥;西至韩侯大道;北至黄河桥的主次干道和主要的景观区。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实现对全部终端点控制和对其情况的掌握。控制中心通过无线数传通讯系统与智能终端交换命令和信息,实现对路灯的遥控、遥信、遥测、遥调、遥视。遥控:系统自动生成每日开关灯的时间,并将该时间由中心发送到各终端,终端按照该时间自动运行。遥信:中心对各终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检测。遥测:中心自动地或手动地对各终端发送巡检指令。遥调:在中心就可以调整各终端的开关灯时间和各自的运行模式。遥视:中心能看到终端当地的实时画面。监控系统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还可以根据各终端点情况配置不同运行方式进行节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质量实施远程监督管理。如何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手段?淮安市建设工程质监站坚持“质量为本,监督为民”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监督网上申报、质量监督工作无纸化办公等功能,合理整合了监督资源,增强政府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了行政效能;实现了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信息系统联动功能,监督人员通过互联网对实时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远程监控,查询工程项目检测报告,有效地杜绝了虚假报告、不合格报告不上报等情况,加强了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力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实现了监督无缝隙,服务全天候的功能,在社会上树立了建设系统良好窗口单位形象,有效地提高了工程质量,促进和谐淮安的构建。

  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数字市政”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2006年5月份开始启动建立淮安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经过电子地形图协调整合、竣工资料收集、现场管线数据采集、系统开发、数据录入、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几个阶段,于2007年5月份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验收。该系统以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使得所有对排水管网的查询结果能以地图、文本、图表及多媒体的方式显示。系统现已建立了近400公里的雨、污水管网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市政排水管网达标评价体系,为掌握管网情况、业务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市政排水的管理水平;通过管网达标评价,对城区排水现状管网进行分析,可为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该系统还具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可在此基础上扩展自来水、燃气、路灯、市政基础设施占挖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为淮安“数字市政”提供基础技术的支撑。该系统经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