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神速了,在完成网上核名之后,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保定市第一个领取“十六证合一”营业执照的某公司负责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为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保定市突出“群众满意”标准,聚焦服务群众的“难点”,瞄准“放管服”的“顽症”,畅通审批服务的“中梗阻”,提优服务效能。

  一、标准化服务,由“规范化”向“升级版”转变

  “实现同城通办,全区域均质化、无差别政务服务”,一直是保定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以“三减一统一公开”为主要内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三减”促“瘦身”。减事项:积极做好审批事项的承(衔)接、进(出)厅工作,建立事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不审批”;按照“应进必进”和“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全部进厅,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审批事项不出厅”,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目前,共有39个部门395项事项进厅办理,进驻率达到95.1%,厅内办结率达到了89.1%。减前置:全面清理审批服务事项的申报条件和申请材料,无法律法规依据和前置审批已审核的一律取消,申请材料减少30%以上。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中所需的各种“奇葩证明”,对无法律法规依据以及能通过部门间协调方式解决的,坚决予以取消和调整,共取消调整了44项前置证明材料。集中清理审批服务环节各种“中介服务”,规范中介服务秩序。减环节:全面实施“一审一核制”的两岗终审,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71%。以减证促简政,整合行政资源,实施“十六证合一”、一证一码,企业只需在“多证合一”综合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可办理,最大程度便利市场主体准入,为市场主体减负担。

  “一统”促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和《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指引(2016版)》要求制定完善标准体系,对每个事项从名称、条件、申报材料、服务流程、审批时限等方面制定标准,对事项实施精细管理,以“五个清单一个攻略”(既: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清单、只跑一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政务协同事项清单、常见问题攻略)为基本,促进“四零承诺服务”的实现。

  “一公开”促“阳光化”。编制《进厅权力事项目录清单》、《业务指导规范》两个服务规范,以服务指南、网站公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终端等形式对外公开,扫清审批服务过程中的“盲点”,把不该有的权力拦在清单之外,把依法许可的权力从事项的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全部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

  二、精准化服务,由“上门办理”向“私人定制”转变

  围绕“让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目标,创新服务方式,实施精心精细精致极致的服务,打造更加贴心、暖心的服务模式。

  “保姆式”服务,让审批服务更“接地气”。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两个主体,实施“两个代办”,对省市以上重点投资项目实行无偿全程代办,从土地征迁占至项目验收实施“两不见面”全程办理,即征迁占项目单位不与群众见面,项目单位办理审批许可不与审批部门见面,只需将事项办理材料交至代办员,由代办员全程代办。对涉及基层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梳理规范代办事项,编制三级代办和二级代办流程图,在乡(镇)、村(社区)建立代办员队伍,为群众提供“全日制”、“保姆式”服务。

  “集约式”服务让审批服务更“有灵气”。改“串联”为“并联”,由“多口受理”为“一窗受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联合审批,对项目在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三个阶段进行并联作业,由联审办受理项目单位的申请书,向相关部门同时发出受理通知书,出具受理意见,不允许相关部门搞“小动作”,这种由“单兵种作战”升级“集团作战”联合办理模式,极大提高审批效率,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时间和效率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提高了效率,就可以减少企业无谓的成本,节省了时间就为企业赢得市场提供先决条件”,刚刚拿到联审办出具的联合验收意见书的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

  “VIP式”服务让审批服务更“聚人气”。对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主动上门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让企业办事不出厂,群众办事不出村”。对标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将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延伸到企业,由创新中心收集企业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到创新中心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解答。前移服务窗口,在河北省民营科技园区设立专门的项目审批服务站,并将审批服务平台延伸到服务站,给园区授权,力争“园区事园区办结”。某创业基地项目负责人说:“办事项目审批许可,在园区服务站提交了申请材料就能直接办理,真是很方便”。同时,还开展服务企业“恳谈日”、“政务服务阳光行”、“服务企业大走访”等“一对一”的便民利企活动。下一步,保定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对标京津保率先发展,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政务协同方面探索“一地许可两地经营”、“城际通办”的服务模式。

  三、数字化服务,由“干部跑腿”向“数据跑腿”转变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系列文件要求,保定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打造“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一网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

  网上服务办事“远程化”。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建立事项标准化电子数据库,实现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编号。设计网上服务流程,用居民身份证号码登录,就可以在线填报申请材料,实现网上预审、网上办理。建立市、县、乡、村一体四级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为民代办服务事项的“升级版”,将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延伸到乡村,编制网上代办事项目录,纳入网上平台办理,逐步实现网上办事“零上门”。

  “指尖”服务办事“摇控化”。将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向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延伸,利用保定政务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服务群,提供“微服务”。企业和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畅享“7×24”小时全天候的事项查询、微信预约、互动咨询服务。

  自助服务办事“自主化”。建立自助服务区,可自助下载表格、填写申请表。设立政务服务一体机,可自动排队叫号,也可查询服务事项,同时培养10名代办员随时随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代办、领办、指导、咨询服务。“您好,您也可以到购置税自助服务区办理购置税业务”,驻厅某窗口负责人对排队办理购置税的群众说。“没想到三五分钟,就拿到了新车完税证明,我还以为多麻烦呢”,办事群众兴高采烈地说。

  四、智慧化服务,由“分散单一”向“集中多元”转变

  为提高行政效能,保定市立足“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以“民生服务”为主线,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支撑,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依托“智慧保定”统筹布局。“智慧保定”一期政务云数据中心包括:政务云平台、数据交换共享中心、网上政务审批大厅、智慧保定综合服务门户、智慧城市演示大厅五大内容。政务云平台采取“一级建设、四级使用”的方式,市级统一软硬件投入,统一运营维护,统一技术保障,县乡村不再重复建设。云平台上线运行后,全市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的投资,统一由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各部门已有的软件应用系统数据逐步接入云平台,新建的软件应用系统全部通过云平台进行开发运行。截至目前云平台已开通虚拟服务器262台,分配1332核VCPU,273T存储空间。平台已运行智慧民生服务、智慧产业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以及智慧旅游、智慧安防、智慧水务等应用,随着云平台在各领域应用的拓展,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发挥好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主渠道作用。不断优化栏目设置,丰富栏目内容,便于公众知情、监督、查询。在做好常规发布的基础上,遇有重大舆情,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社会关注度高的决策事件,通过意见征集、公众留言等栏目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政策解读,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政策解读专栏,转载国家、省重要政策解读,并及时发布保定市重要政策解读。

  打好政务“新媒体组合拳”。积极利用“微博保定”、“保定微讯”发布政务信息。双微平台坚持常规发布、专题系列发布相结合的模式,从政务信息、市情市貌、便民提示、生活资讯、人文历史等方面向网民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保定。专题内容多次被媒体和广大网民转发。“微博保定”汇聚了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共计90余个官方微博,形成统一的保定政务微博服务平台。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