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相关民调显示,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68%公众认为这有助于人们提出对国家建设有意义的建议和对策;57.3%公众认为这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亲民的和谐政府。》》》详细进入

  其实不用专意调查,社会对“2008年作为互联网引导舆论元年”的感觉,应该是比较鲜明的。 

  不但年初“两会”的“网络共鸣”、奥运火炬传递的“红星照耀”、汶川地震的“爱心集结”,还有北京奥运的“共振”、三聚氰胺等事件的“炮轰”等等。互联网聚焦了一个个舆论热点,高潮迭起。民意得到了极大的表达、直达。“有研究者干脆指出,中国切实开通了一趟由草根儿到中南海的直通车”。

  这个直通,当然是网民尤其是一大批网评员执着的推波助澜,勇往直前的开辟形成的。也更得势于上至中央领导亲临对话,及至省市各级官员纷纷作客交谈。网络民意与政务有了较好的互通,才有了民意的直通。

  目前,民意网络直通,从行政这一端来看,总体上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推动有力互动不足,被动性强主动性弱,互联较好直接不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达,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网络民意”、“网络政治”日益重视,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还有像浙江常委等等,高官的密集网谈,以及大批官员博客的开设,这些在网络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民意的网络直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各级领导干部与网民互动的常态化是不够的。实际上,胡总书记和温家宝等等中央领导,也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平时是关注网络,也是要上网的”。所以网民冠之以“胡哥”“什锦宝饭”的昵称。也就是说他们原本也是个网民。

  平平常常才是真。这就期待着我们更多的领导干部,不仅仅“作客网络”,多开开“网络群众大会”。更要放下身段,走进网络成一“民”。这样一平常之后,民意直通才会真正畅通。

  民意网络直通互通的另一个期盼便是,日常政务要与网络融会贯通。现在所谓的电子政务,实质上与互联网并不相通,只是两大“局域网”而已。说得不好听点是“鸡犬之声相闻”,平时少有“往来”。只是某些现实重大事件发生,比如“出国考察门”、“香烟名表门”等等网络曝光时,行政才与民意在网络上交互。浙江在线的“民生帮帮帮”,颇受网民或者说老百姓的青睐,点击率不断攀高,解决实际民生问题的效能日渐增强。但是,普遍看行政与领导干部的关注性还是不强。行政接受民意网络表达,显得比较被动。各种新的行政举措和法规的出台,首先“听取”(调查)网络民意的,全国性的越来越兴,地方行政尤显不足。

  显然民意网络直通互通,还得益于其“虚拟”性。由于网络的便捷高效,使得“民意”可以远距离投放。这样民意的参政少了许多“顾忌”。从突发事件的民意反映看,焦点问题网络民意高涨与集中,可以看出事实上“本地说本地”的稀少。不管是周老虎事件,还是三聚氰胺事故等等,都有这个“异地”特点。相反,有些网络民意“本土化”的,发几句牢骚,一不小心就可能“大祸临头”。这种情形严重压制了网络民意有效的表达。这也要求民意网络的直通,需要制度机制以及相关法规的保障。比如,设立专门机构,或者赋予相关网站的民意收集、处理职能等等,增强民意网络直通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互通才有直通,畅通才算直通。民意网络的互通、畅通的直通,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相信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只是需要我们用心的加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