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通常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仅用一年多时间,中国大陆的微博注册用户已突破两亿,其中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占据比较领先的运营优势,在2011年3月2日公布的2011财年年报中,新浪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超过1亿;不久之后,腾讯则宣称其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6亿[1]。与此同时同时,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微博都扮演着设置议题、快速传播、社会动员等重要功能。

  面对微博新媒体平台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其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发挥重大影响之后,各级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接触和使用微博。因此,在快速成长的微博大军中,以政府机构为背景的政务微博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国内最具影响的新浪微博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4000家政府机构在新浪微博上开设官方帐户[2]。2011年“两会”期间,政府机构、公务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通过微博及时披露“两会”相关提案和讨论议题,引发网上网下讨论热潮。“两会”开幕前一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政务微博也遵照微博特性和传播规律》,指出一些政府机构积极利用微博平台,肯定其重视利用技术便利,产生了良好的沟通效果。

  那么,在政务微博快速成长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政务微博的意义,其定位在哪里?如何运营。本文将通过对海外经验的梳理,结合国内政务微博发展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政务微博的的管理风险和运营策略、技巧进行初步总结,以期进一步引发相关讨论,并期待对政务微博的未来发展形成一定参考。

  美国政府运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做法

  今年2月14日,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外宣喉舌“美国之音”(VOA)宣布将全面中止中文广播节目,只继续保留中文网站[3]。有外媒评价此举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终结”[4],同时表明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策略的全面转型:以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对社交媒体的运用已极为活跃、频繁。在影响力最广泛的Twitter平台上,仅仅以联邦政府机构名义开设的Twitter账号已经超过500个。一些核心政府机构甚至同时开设多个账号。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国务院,除了英文账号之外,还开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账号,诸如@Mei Gguo Can Kao之类以中文微博背后也都有美国国务院的影子。在地方政府层面,以各种公共部门和附属机构开设的账号,准确数量已无法统计。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还会针对某些突发事件、灾情设立临时账号。而早在2009年,美国政府曾经在伊朗国内示威游行中公开要求Twitter延迟服务器维修,帮助伊朗民众传递消息[5]。

  观察、评价美国政府对社交媒体的运用,不能忽略的前提是美国政府2009年5月开始推行的《政府开放令》(Open Government Directive)。在开放令中,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鼓

  励各政府部门采用Twitter和其它社交媒体,以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性,增强政策透明度,并鼓励市民参与部门决策过程[6]。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具体使用中,联邦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呈现出以下五个明显特征:

  一、政府机构对于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全面涉入是“开放式政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事实上,自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所谓“开放式政府行动”(OpenGovernmentInitiative),倡导“透明”、“参与”和“协作”的政府理念[7]。而新媒体正成为推动这项行动纲领的重要手段,这不仅包括各类统计数据库的开放,政府项目进展追踪,还体现在奥巴马政府对于具有高度互动性的社交媒体的重视,前述联邦政府各部门的Twitter账户和Facebook专页都在该战略的指导下运作。

  二、Twitter等微博平台被优先用来发布紧急消息。对于诸如“卡特里娜飓风”、“墨西哥湾石油生态危机”等突发天灾人祸,民众往往被要求在Twitter上关注相关政府机构(比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根据《时代》周刊的预测,当政府意识到Twitter可以成为公众沟通的最佳方式后,甚至会强制要求Twitter参与某些项目,以迅速向民众发布紧急通知[8]。事实上,美国政府在这方面已有先例:早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联邦政府就曾建立通过广播和电视通知公众的紧急广播系统。

  三、政府在使用Twitter等微博账户中,围绕具体事务而非具体部门来灵活展开。每当有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之后,相关政府部门会独自或相互协调开设针对性的账户,专门负责发布该事件的最新进展并与受影响的民众互动联络。这种方式甚至被地方警察局用来处理某些刑事案件。

  四、以专人轮流值班制度来维护政府微博,并在账户签名档位置予以公开。以美国国务院为例,该机构以多种语言开设了众多账户,在其基本账户@StateDept的签名档位置,即固定显示当日的值班人员。此举不仅可以落实账户维护人员的发言责任,其更大的好处在于,它通过“人格化”的手段,改善了政府机构账户冷冰冰的属性,拉近其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提升社会大众与之进行对话的欲望,而对话与瞬时反馈,恰恰构成了微博区别于其它媒体的显著特质。

  五、因地制宜,积极利用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微博平台“为我服务”。前文提到美国政府对于微博的参与主要落实在Twitter上,实际上,在不同地区美国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一直积极利用当地最有影响的微博平台,特别是一些Twitter服务不畅或者当地拥有更具影响力微博平台的地区。以中国内地为例,目前,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美国使领馆、美中交流机构、文化教育基金会以及部分外交官等都已经开通官方账户,在发布本职工作相关信息的同时,也积极和民众沟通互动。[page]

  政务微博运营管理的五类风险

  当然,微博服务作为新型的社交工具,它在为使用者代理便利同时,无疑也会产生前所未见并无法准确预知的风险,随着微博服务功能的完善和社会介入程度的深入,这种风险会越来越频繁地显现出来。

  谨举一例,如前文所述,美国政府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使用上不遗余力,总统奥巴马个人亦拥有Twitter账户,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更是在不同场合鼓吹社交媒体对于信息自由的重要意义。但在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维基泄密”风波中,美国政府则深陷尴尬,以至于试图迫使Twitter等社交媒体将“维基泄密”相关账户信息向政府披露,并要求其向“维基泄密”相关人士施加压力。此举遭到质疑之后,希拉里辩解勉强,认为自己在此议题上并不存在“双重标准”,但社会舆论对此普遍无法认同。如此例所示,对于信息扩散度的把握以及政府可否独立担当裁判,其责任与风险无法忽视。

  从我国情况来看,自2009年微博服务风靡以来,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陆续参与。在政务微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同时,一些风险也无可回避地显现。如少数官员在微博上的不严谨言论引得各方穷追猛打。另据报道,有微博网友发现,大连市西岗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有5000多名关注者(粉丝),但该账户却只关注了一名日本成人电影明星的账户[9],引起舆论哗然,尽管事后该分局声称账户遭到黑客入侵,但负面影响既成,尴尬已无法挽回。

  以上诸例,意在说明,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微博的使用,无论在言论尺度、管理规范等方面都存在风险,其影响,既体现在组织层面,也体现在个人层面。具体说来,可分梳如下:

  第一,信息泄密。可能反映在几个不同的层面:首先,发布内容本身泄露。在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密级执行不严格的情况下,未经授权的内部信息外泄尤其需要引起警惕;其次,身份信息泄密。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的微博账户在注册过程中留下的身份信息亦存在泄密风险;再次,登录平台泄密。目前各大微博平台竞相以“开放”为号召,非官方的登录接口越来越多见。在未知某些登录端口底细的情况下轻易使用,极容易造成账户密码、IP等信息的泄露,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黑客入侵事故。

  第二,意见失序。政府机构的微博账户往往由多人轮流维护,不同的工作人员在言语表达方式、语气、立场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有可能造成同一个账户在不同时段对同样或同类问题的评价、意见迥然不同,从而给外界造成立场混乱、无所适从的负面观感。

  第三,言语攻击。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传统媒体新闻管理相对有效的前提下,社会舆情的诸多戾气都在通过网络通道肆意发泄。微博是强调对话的渠道,一旦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开通账户,就必须考虑如何直面可能存在的言语攻击。其实此类现象已不鲜见。无论是较早使用微博的前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还是近期登录新浪微博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都无法回避此类尴尬。

  第四,“个性”尴尬。微博服务,从其自身的传播特质上看,它无法以新华社或者党报面目呈现在其他网友面前,作为强调对话和反馈的媒体,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都需要用活生生的、口语化甚至拉家常的方式来讨论问题、交流意见。倘若强制统一规定一、两种简单的模式化、类型化的回应方式,则会显得“官僚化”而难讨欢喜与人气。如何做到立场一致而又语言生动、沟通顺畅,会成为政务微博成功运作的关键考验。

  第五,“碎片”传播。由于局限在140字以内,微博的信息传播属于典型的“碎片化”信息流。进一步来看,微博以内容为依托的单向性“关注”联系方式使得任何信息一旦发布,即有可能被大量转发。政府机构倘若在欠妥的时机发布某些信息,或者分寸把握不当,挽回难度非常大。目前,以新浪、腾讯为代表的商业微博平台已出台一些管理措施(比如:一旦原始微博删除,则转发内容亦被删),但对于那些间接转发甚至截图转发的,则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

  第六,网上“信访”困境。政务微博之所以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是因为它背靠政府的公权力。尤其对于一些位阶较高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其帐户“评论”部分往往充斥大量和发言主题无关并带有“信访”性质的内容,从而给“博主”造成比较尴尬的局面。

  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和传播技巧

  尽管政务微博在具体运行中存在诸多风险,面对汹涌而来的社交媒体潮流,政府机构已无法回避也无可回避。据Twitter平台专门账户的分类统计,目前在Twitter上开设微博的各国政府机构、国际组织遍布全球,政府和公共机构对微博的涉入已是全球性浪潮。这种情势之下,我们对国内政务微博的运营策略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制定全面、可操作、面向新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早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和限制条件等多方面都做了原则性规范,但在涉及新媒体部分则只简略提到“政府网站”。为此,我们建议,在新的社交媒体话语权日渐壮大、传播优势日渐凸显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全面面向新媒体的政府信息公开操作条例,从而使得政务微博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具体操作条例的指引下规范运作。

  其次,充分利用商业网站、政府或媒体网站的微博平台进行互动合作。尽管多家主流媒体网站也在推广其微博战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绝大多数微博用户都集中在商业微博平台,尤其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因此可以说,鉴于新浪、腾讯等拥有的庞大用户群,利用好这些平台可以事半功倍,而放弃这个平台则无疑是放弃了宣传战线的重要阵地。事实上,新浪、腾讯等商业微博平台,在强大的数据库支撑基础上,对于话题的控制能力和灵活性都有目共睹。

  第三,结合部门特性,推动具体业务部门以及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先行先试。前文提到,微博在中国的兴起不过两年多时间,运营政务微博更是政府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因此,面对新的信息沟通平台,“鸵鸟心态”固然应该摈弃,“一哄而上”也是值得警惕的另一个极端。从保证运作实效,保障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具体业务部门以及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先行参与,在取得一定经验之后循序渐进再行推广是稳妥之策。

  第四,积极利用微博平台收集信息反馈,在实际运作中促使其成为政府舆情监测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微博具有其他媒体平台并不具备的互动优势,政务微博上来自社会、民间的即时信息反馈应该成为政府机构倾听民意、预测民情的重要参照,并在此基础上客观把握社会大众的舆情动态,从而优化、促进政府的行政工作。[page]

 

  在具体运作层面,参照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经验,结合国内政府机构的实际情况,我们总结了几点传播技巧供参考:
 
  (一)内容发布
 
  1、内容要体现行业和部门特点,不宜大而全。内容越针对具体事务,犯错误的几率就越低,沟通效果也会更加有效。
 
  2、权威信息原创发布,大众话题则转发评论。考虑到政务微博内容的规范、严谨要求,比较权威、专业的内容可以原创形式发布,而比较轻松、随意的内容可以“转发”方式适当评论。
 
  3、根据微博使用热度,把握发布节奏和更新频次。有媒体调查发现,用户对于微博的日常使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微博上有几个高峰期:早晨8-10点,大家堵在路上,微博是很好的消遣;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是午休时间,会形成第二个使用高峰期;而在晚上饭局的6点到8点,或者8点到10点,又形成更新和使用微博的小高峰。
 
  针对用户的使用特性和热度,为追求较好的转发效果和关注度,政务微博应积极利用高峰时段,并协调好每天的原创、转发数量。同时,和政府上下班时间相对应,政务微博可考虑将每天的第一条微博和最后一条时间相对固定,内容以问候为主,从而逐渐在关注者心理层面形成惯性,有利于维持和扩大政务微博的吸引力和忠诚度。
 
  4、图文搭配,注重多媒体的呈现效果。从现有部分政务微博的运作来看,其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已经越来越适应网络特质,但整体上依然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这方面,灵活使用图片和视频,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部门的微博账户,如果能够在文字中配发一些和本职工作、业务相关的多媒体内容,不仅信息量大增,其转发量往往也会大大提高。举例来说:交警部分可以配发一些上海较有特点的交通路口;环卫部门可以配发环卫工人凌晨的第一班岗……此举不仅能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也在润物无声地激发广大市民“城市是我家”的情感,“官民”距离也能有效拉近。
 
  (二)网络互动
 
  1、使用亲民话语,注重真诚平等的沟通风格。对等交流是微博平台之所以能够火爆的重要推动因素,政务微博尤其需要避免“板着面孔”,如果摆出一副俯视的姿态,往往有可能迅速酝酿成为公众话题,处理不慎甚至可能引发公关灾难。对于某些需要告示、通知和政府文件,政务微博在发布之时不宜原文照搬,因为政府告示、文件等公文体写作都很工整、平实,完全不符合微博平台的话语风格。
 
  2、监测和把握微博舆情,即时回应争议话题。要研究探索微博舆情的监测及分析方法,对于由部门本职事务引起的舆情动态需要在持续跟踪的基础上,即时、有节奏地进行回应。这样,既可以保证话语空间,防止话语权旁落,又能及时澄清质疑、化解矛盾。此外,还要增强风险意识,针对具体部门的特点和特定时期的状况,预估公众心理和民意特点,加以防范和引导。
 
  (三)日常维护
 
  1、优先鼓励基层、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政务微博不能仅仅成为部门信息公开的“告示板”,特别是一些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把服务摆在首位,使微博平台成为虚拟的百姓接待窗口。因此,可优先鼓励基层部门、服务部门开设政务微博,摸索和积累经验。
 
  2、合理配备人手,机构微博可安排轮流值班。政府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相对缺乏个性化。因此,为尽量使政务微博人格化,可考虑配备人手,在账户信息页实名公开值班人员身份,使公众更多感觉到在与真实、平等的人,而非庞大的机构在进行交流和对话。
 
  (四)平台运营
 
  1、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设立专门账户。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专门账户比一般性的以部门机关面目呈现的账户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便于搜索,有利于信息更快地转发和传播。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纽约州猪流感肆虐之际,公共卫生部门专门在Twitter上开设了“纽约州猪流感”为名的账户,用来发布相关信息、追踪疫情基站、救助受害民众[10]。由此,假如上海“11?15大火”事件发生之后,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在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开设专门账户,负责信息发布和援助进展,就能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更好地进行评估、判断,从而以更主动的方式加以应对。
 
  2、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面对质疑保持淡定。开设政务微博后,政府、官员及维护微博的工作人员都将更加贴近地接触网络民意,而网络毕竟是鱼龙混杂、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很难保证舆论的完全理性,出现一些抱怨、批评都很正常。由此,需要加强心理培训和疏导,使维护人员始终保持淡定、从容心态。
 
  注释:
 
  [1]孙忠怀.全平台战略的腾讯微博之路.腾讯智慧峰会,2011年4月28日.
 
  [2]潘玮.新浪政务微博的发展和潜力.“政务微博: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2011年4月22日.
 
  [3]AiYang&HeWei.VOA,BBCceaseradioshowsintoChina.ChinaDaily,17th,Feb,2011.
 
  [4]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对中国广播时代终结.重庆晚报,2011年2月18日.
 
  [5]胡若愚.美国疑借Twitter插手伊朗选举争端.新华网,2009年6月18日.
 
  [6]Open Government Directive作为奥巴马政府推行“开放式政府”计划的指导文件,其具体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上公开相关政务信息;提高政府公开信息的质量;建构开放式政府文化;设立开放式政府的政策框架。具体内容可参见:http://www.whitehouse.gov/open/documents/open-government-directive.
 
  [7]具体可参见该行动计划的官方网站:http://opengovernmentinitiative.org/.
 
  [8]24/7WALLST.10WaysTwitterWillChangeAmericanBusiness.Time.com,29th,May,2009.
 
  [9]李甘林.公安微博怎能独独关注AV女星.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