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和手机为发布平台的微博正在成为新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非正式意见系统的公共领域中,公众通过交往权利的行使,在对话交流中形成辩论共识,并借助公共舆论这一中介,作用和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的正式意见系统”。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推出官方微博对于及时掌握公共舆论的走向、促进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好沟通、提高政策的运转效率、推动民主进程,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微博公共舆论的特点

  1.形成速度快

  微博上的公共舆论传播路径有两个:一个是“粉丝路径”。A就某公共议题发布信息后,其粉丝甲乙丙丁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一个是“转发路径”。如果甲认为A的某个议题不错,他可以一键转发,这条信息立即同步到甲的微博里,甲的粉丝1234……(直到无限),都可以实时接收信息,然后以此类推,最终形成强大的微博公共舆论。微博的这种舆论形成方式既不是最古老的线性方式(One To One),不是传统媒体的扇形方式(One To N),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状方式(One To N+N),而是一种无核裂变的方式(N To N+N)。其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大众传媒,也因此,其舆论形成速度也大大高于传统媒介。

  2.参与主体众

  微博的存在,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只要有手机,或者能够上网,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到公共舆论的建设中。也就是说,每一个手机用户、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通过微博成为公共舆论建构的主体,其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统媒体。

  3.涉及议题全

  在微博公共舆论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是各级党和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权威解读等方式,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而形成的“官方舆论场”,主要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等重大题材,传统媒体是其信息的主要来源,微博只起传播作用,其议题和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一致;另一种是公众自下而上的发帖、短信、转发、评论等形成的“民间舆论场”,所涉及的议题从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行业垄断到社会保障、城乡差距、个人不公等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在微博上,两个舆论场各自发挥作用,形成相应的公共舆论,也使得微博成为议题最为全面、具体的公共领域。

  4.冲动舆论多

  一些冲动型的、情绪色彩浓厚的言论往往会将舆论往极端的方向推进,形成冲动型舆论。在微博公共领域中,由于信息源和信息发布的权力处于弥散状态,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形式、发布时间等,都具有不确定性,现有规章制度很难对之进行规范限制。监管难度大和把关人角色的缺失使得微博上的冲动型舆论能够很快传播,并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聚,迅速波及整个群体,形成一种“集体幻象”。一旦冲动型舆论进一步扩张、延伸乃至升级,就会造成整个微博公共舆论中充斥着群体非理性的谩骂、叫嚣、挑衅,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我国政府微博的现状

  1.信息更新缓慢

  政府微博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实施情况,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之时,政府微博如能及时发布最新信息,成为新闻信息的第一发布平台,往往能有效控制舆论的流程,防止各种谣言的产生。

  2.信息含金量不足

  成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网友对政府微博信息内容表示信任,微博应该是公众获取信息最便利的一种手段。然而,目前我国政府微博发布的微博内容主要分三类:政策公告、出行信息、行业新闻。许多政府微博只是简单地将其网站中的内容进行重复发布,含金量不够,比如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微博云南,在这7天里只发了7条微博,平均1天1条,且只是简单的新闻公告,未能根据微博的特性进行信息发布,微博成了缩减版的政府网站,在提供公众感兴趣的信息方面,显得很不够。[page]

  3.沟通互动性不强

  公众对政府微博的关注,除了关注其信息内容以外,还非常关注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是否得到了回应。政府微博本应是公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平台,但是,我国政府微博主动关注的人数与其粉丝数有严重差距,在粉丝数排名前10的这些政府微博中,关注人数最多的是河南省公安厅的平安中原,关注1824人,其粉丝数排名第4,为992452人;关注人数最少的是粉丝数排名第7的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微博,有302832名粉丝,其关注人数仅为12,而其关注对象全部为其他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对于公众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微博以首发帖占绝大多数,不少政府微博只是自说自话,象征性无关痛痒地发几条微博,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有相当比例的政府微博甚至沦为“空壳微博”,既不回应网友反映的问题,也没有原创内容,严重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难以起到政治沟通的作用。

  4.舆论影响力不够

  和传统大众传播不同,微博传播的效果一定程度反映在其转发率和评论数上,前者反映公众对政府微博的关注度,后者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微博内容的态度和意见。同微博达人动辄几千甚至数万的转发率和评论数相比,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很有限,转发率和评论数都非常低。

  三、改进政府微博发挥其公共舆论引导作用的建议

  我国政府微博之所以会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政府部门思想观念落后,对于微博传播特性不了解,未能意识到微博对于公共舆论乃至公共政策的影响,缺乏微博营销的观念所致。为了改进政府微博的不足,政府应该认识到“政府应用微博,不光只是设置一个用户,更重要的是对微博的运营操作,要悉心呵护、培育和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提高关注人数,加强微博互动为了扩大舆论影响力,政府微博可以借鉴“微博营销”的做法,以增加自身的粉丝数、提高微博的互动性,扩大转发数和评论数。发展政府微博一定要树立官民平等的观念,要及时查看并回复博友留言。在微博互动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和意见领袖的互动,这有利于减少传播噪音,增加对微博信息的正确解读,提高政府微博的影响力,更有利于政府在第一时间了解民意,把握公众对政府施政情况的反应并以此进行调整,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2.及时发布信息,疏导冲动舆论冲动型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逆向公共舆论,其特点是“在意识倾向上具有中伤、袒护、妒忌、侮蔑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成分,对舆论的对象抱有攻击和诋毁的态度,在内容上以偏见为主”。其形成原因在于舆论主体不了解客观真实情况,或由于舆论主体存在某些偏见,使舆论发展离开了正常、健康的轨道,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政府应当引导公民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理性使用微博,避免发布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出现。此外,政府微博应具有主动、及时公开信息的意识,一旦公众习惯了通过微博了解政府、了解政策,微博中的谣言、虚假信息以及逆向公共舆论自然无处藏身。而对于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观点,政府微博也应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尊重并努力理解和排解其情绪。

  3.微博语言生活化,注意微博日常维护,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70后”、“80后”、“90后”分别占29.4%、59.1%和6.8%比例,和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使用者更加年轻化。为了达到更好的沟通目的,政府微博应该适当采用更为生活化的语言进行信息传播,注意微博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人性化。由于微博的“加关注”不需要通过博主的同意,因此政府微博一定要注意对微博的日常维护,对于明显有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违反法律或功利性质的人物或机构微博,及时进行清理。一旦微博中出现商业广告的跟帖,以及含有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的跟帖,要立即予以删除。

  4.成立专门部门,及时处理微博举报把政府微博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像其他工作一样进行绩效考核,来评估其使用效果。设立专门部门、配置相应的硬件与工作人员,进行政府微博的发布和管理,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对于微博中的网络举报要及时处理,如果举报人提供了较为具体明晰的信息,要进行认真查证,与举报人积极沟通,一旦线索比较明确,可直接转给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海兵.微博搅动IT世界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1-27/174921886260_2.shtml.

  [2]“微博问政”:政府的微博要如何“说话”.http://tech.gmw.cn/2011-08/16/content_2462042_2.htm.

  [3]刘建明.宣传舆论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345.

  [4]李良栋.误区与超越——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151.

  [5]陈海兵.微博搅动IT世界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1-27/174921886260_2.shtml.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