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举行了一个庄重简洁的仪式:荆门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这个机构挂牌成立的背后,是一系列改革新政和创新举措的出台和实施:

 
  将市直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印章进行封存。将市编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26个部门的100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到新成立的市行政审批局,并将相关部门的44名工作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市行政审批局;
 
  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行政审批与日常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市政府办印发《荆门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
 
  59项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中介服务、配套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
 
  ……
 
  时光飞逝,又过半年。“确保行政审批事权划转到位、交接到位、授权到位”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各项改革举措也逐步落实并不断深化。
 
  去年8月至今年3月近8个月来,市行政审批局探索建立的“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的“六个一”荆门模式运行顺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共办结行政审批事项4099件,承诺日办结率为100%。
 
  据统计,2016年,全市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结审批服务事项41.3万件,承诺期限内办结率为100%;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1623项、交易规模264.29亿元,同比增长9%和61%,创历史之最,获社会好评。年底,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改革简报》刊发了荆门市“六个一”的改革做法和经验。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江火志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这项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现在,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不需要东奔西走,直接到市行政审批局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理。
 
  行政审批进入“一”时代,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无障碍服务
 
  市行政审批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市行政审批进入“一”时代,即开始打造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的“六个一”行政审批“荆门模式”。
 
  市行政审批局首批承接的100项行政审批职能,归并为项目审批、施工许可、勘查验收、环保安全、市场服务和社会事务六类综合办理,建立了行政审批与日常监管信息交流、专家审查、观察员、部门沟通协调与督办“四项机制”,同时建立了科长负责、一次告知、一科通办、现场勘查、联合踏勘、并联审批、专家评审、专家库、印章管理和零收费等市行政审批局内部运行“十项配套制度”,确保行政审批正常运行。
 
  开展“一窗通办”试点。2016年8月份开始,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窗通办”改革,打破依照不同业务类别分设岗位的模式,将审批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首席代表核准”的“一审一核”,调整为受理、审查、核准等流程“一人办结”,且窗口工作人员人人都能办理该窗口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市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审批业务科室人员迅速掌握所在科室的全部审批业务,实现“一科通办”,逐步过渡到“一门通办”。
 
  深化“三集中三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切实做到审批事项进驻落实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三集中三到位”是我市近年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举措,2016年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深化。
 
  对行政审批职能暂不划转的4个市直部门和10个省市垂管双管单位共计44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行政审批体外循环专项整治。通过采取各部门自查以及约谈窗口首席代表、电话访查服务对象、查阅审批卷宗、比对电子监察数据等多种方式,对44项行政审批事项实际办理流程、环节分类梳理,对照行政审批事项核定流程逐一核查,共发现涉及12个部门的11类36个问题。针对问题建立台账,采取口头督改、发整改通知书督改、会同市政府督查室上门督改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限时销号式整改,有效推动了“三集中三到位”落实。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2016年,市行政审批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市级144项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第11轮流程再造,平均提速29.6%。
 
  精简前置,降低审批门槛。对纳入本轮流程再造的144个审批事项,市行政审批局和相关部门逐个对照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条件和材料坚决予以取消;上级主管部门和本部门设置的条件材料坚决予以取消;窗口之间重复提交的材料,一律内部流转,当事人不再提供,切实为前置要件“瘦身”。共清理取消137个申报资料,平均申报资料由6.5个减少到5.0个,精减7.7%。对于服务对象在其他窗口已经提供或在相关部门审批系统中能够查询到的资料,不再要求服务对象重复提供。
 
  减少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坚持简单事项授权窗口,按照一审一核立即办理;一般审批事项按照受理审核、批准的程序办理;复杂审批事项按照受理、审核、特别环节(现场勘察、竣工验收等)、批准的程序办理。共减少审批环节39个,精减率5.3%。
 
  压缩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入驻窗口单位充分授权窗口,坚持简单审批事项材料齐全当场办结;一般审批事项3个工作日办结;复杂审批事项5个工作日办结。144项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限由7.7天减少到5.4天,同比提速29.6%。
 
  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建立中介信息平台。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采集项目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机构信息的公告,收集了152家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同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建立中介服务专栏,在服务大厅设立触摸屏,公布各中介机构信息,供项目业主自主选择。
 
  中介机构集中入驻。59项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中介服务、配套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7月中旬,首批43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已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开展服务。
 
  实行政府购买服务。8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市推广东宝区中介服务平台整合经验的实施方案》,将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并承担费用的中介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根据《实施方案》要求,9月,市财政局、行政审批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市级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政府购买办法》,明确了市级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政府购买内容为市“七大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包括项目咨询、节能评估报告书(表)编制、土地估价报告编制等,涉及9个部门30项,同时明确了政府购买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各方职责,规范了购买服务工作操作程序和购买方式。
 
  规范中介机构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信用评价和淘汰清退机制,将入驻中介机构服务全过程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监管,按承诺时限办结,并公布收费标准,实行明码标价,自觉接受委托人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公共资源交易实施全程监管,招标投标市场步入规范有序轨道
 
  2016年,我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爱飞客工程、象山大道及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线改造、汉西水系综合整治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拉动下,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1623项,交易规模264.29亿元,中标金额233.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和55%,其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500项,交易规模124.82亿元,中标金额110.08亿元,在全市占比30%、47%和47%,同比分别增长11%、47%和38%。创历史之最,获社会好评,是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务取得的累累硕果。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研究起草了《荆门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2016年10月经市政府第120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11月市政府以荆政办发〔2016〕64号文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将市政府采购中心调整为市行政审批局(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二级单位,保留法人地位和法定代理权;将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系统、国有产权交易系统与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互联互通,统一监督管理;在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挂“荆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中心”牌子,保持现有管理方式不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业务指导。《方案》还就整合信息系统、场所资源、专家资源等进行了规定。10月31日和12月9日,市编办分别印发《关于在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中心牌子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市政府采购中心管理体制的通知》。目前,京山、沙洋、钟祥、东宝、高新区·掇刀区5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分中心挂牌。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手段、探索提效途径上狠下功夫,取得较好成效。该局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平台整合升级。依据《荆门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规范完善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及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系统、国有产权交易系统的管理。同时拓展交易范围,将有招标需求的《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以外的项目纳入交易范围,统一管理。并创新监管手段,建立电子监管系统,对交易过程进行异地、远程、实时监管。强化电子监控手段,建立电子监控台账,对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控、记录,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查找违法违规规律,弥补监管薄弱环节,强化监管效果。推行系统自检,通过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对投标单位文件制作机器码或文件创建标识码等进行自动分析、对比、检测,发现、打击围标串标行为。探索提效途径,彻底放开民营投资招标。与住建部门衔接,对非国有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由发包人自主决定采用招标发包或直接发包方式,以及是否进入有形市场交易。优化交易程序,对法定招标范围以外的项目使用简易招标流程,缩短招标时间,提高招标效率。探索保证金保函制,鼓励招标人以银行保函形式收取投标保证金。
 
  加强标前、标中、标后三个重点环节的信息互通和监管。在标前信息互通上,建立应招台账,公开招标信息,实行CA认证管理。在标中创新监管上,执行节点管控制,推广联合监管制,探索专家监标制,实行会员巡查制,落实联动办案制。在标后强化履约监管上,开展专项治理,实施标后“飞检”,加强合同管理。
 
  实现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全省一网”要求,于2016年2月正式启动“全市一网”建设,建设集网上报名、网上答疑、网上开评标等于一体的电子化招投标体系。开发建设了全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和配套的业务管理、交易用户网上办事、专家管理抽取通知、保证金管理等“十二系统”,完成公共资源交易网改版,对接省服务、监督、交易三大平台。新系统已于2016年7月29日正式上线运行。为确保新、老系统的顺利过渡,对在荆30余家招标代理机构的近百名从业人员和新征集的168名评标专家开展电子招投标系统操作培训,并通过网上公告、短信和QQ群等方式通知3000多家网员单位及时在新系统中完成企业相关信息注册。12月15日,使用水利项目电子招投标示范文本的首个全流程电子化的试点项目已顺利完成网上开、评标,正在逐步推行水利、交通类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同时我市一市两县交易系统建设也已建设完成,实现了“全市一网”。
 
  全力服务重大项目。2017年2月8日,投资1.4亿元的荆门高新学校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开评标,湖北中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第一名的评分中标。近日,该项目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年底一所崭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呈现在市民面前。去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全程监管、逐步将招投标市场纳入规范有序轨道的基础上,以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实际,从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着手,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服务市汽车客运南(北)站及配套公交换乘站等重大项目。
 
  2016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荆门被列为全省“互联网+行政审批”试点市。
 
  按照“公开公平、便民利民、高效高质、集约集成”的基本原则,我市将着力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和均等化,达到体系健全、管理规范、办理高效、服务上网的改革目标,打造全国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2017年的全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将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以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目标,完善升级行政审批“六个一”(一窗受理、一章审批、一站服务、一次评估、一网运行、一门通办)运行模式,着力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全力推进“全市一网”建设,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讲规矩、重担当、优服务、抓落实,为荆门加快实现“三大定位、三个率先”、在湖北中部崛起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