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将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有关专家表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既是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延伸,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提供便民高效政务服务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政务服务。但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造成群众重复提交办事材料、往返跑腿,给群众办事创业带来诸多不便。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胡坚波说,当前,我国在政务服务领域既面临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政务服务诉求多样化、服务个性化、方式便利化的新形势,又迫切需要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
 
  “国家要依托新手段、新思维、新方式来构建现代政务服务体系,优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整合和服务型政府。”胡坚波说。
 
  “‘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给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简政放权的步伐。”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表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解决群众办事涉及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解决政府部门“信息不共享、信息难共享”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两年后实现“一号一窗一网”
 
  《方案》明确,将以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试点单位,按照“两年两步走”的思路,统筹设计、稳步推进,力争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
 
  “一号”是指发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的作用,以此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等;“一窗”是指要整合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一网”是指要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
 
  “‘一号一窗一网’是以信息共享支撑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具体举措。”胡坚波说,在实际实施中,一方面要推进办事依法依规,另一方面要推进信息公开透明。
 
  合力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方案》,到2017年,基于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要初步实现各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
 
  宁家骏说,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必须协调解决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和部门利益调整等难题,必须切实建立各有关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以及权责对称、目标清晰的考核机制,要注重建立部门间权责对等的合作模式,调动各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多部门合力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在实际实施中,势必面临一系列法规制度、体制机制、部门利益、信息安全等方面障碍、束缚与挑战。”胡坚波表示,《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保障措施,各地、各部门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形成切实可行、具备实际操作的细化方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