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电子政务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加行政透明度、促进政府行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手段。淮南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从2002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启动了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几年来,淮南市电子政务从无到有,经历了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到业务系统应用的稳步发展阶段。

  一、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1、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淮南市先后组织编制了《“数字淮南”建设规划》、《淮南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建设规划》、《淮南市信息化建设规划(2008-2012)》等一系列相关规划。规划在严格遵循电子政务建设安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全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科学规范,明确了淮南市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2007年,淮南市将原市信息中心升格为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全市基本形成了“一个领导小组、一个主管职能机构、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市信息化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整合网络,建设党政专网平台

  淮南市在充分考虑已建业务应用系统的网络设备、线路资源、系统软件和服务器存储设备的基础上,适度超前考虑未来业务应用系统的需要,以市党政专网为核心,在市信息信息办建设了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将各业务应用系统统一平台运行。党政专网采用百兆光纤覆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系统的部门、市辖县区,并通过155M光纤上联省党政专网,纵联各业务职能部门,形成“王”字型架构的电子政务党政专网平台,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在网络融合、数据处理集中的基础上,实现了核心软硬件设备的共享,达到了信息资源的互通有无和深度开发利用,同时支持公文交换、信息检索、视频会议等各类综合业务,为全市党政机关办公服务统一的专用网络系统平台。

  3、统一平台,建设政府门户体系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平台,是政府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按照“公众需求为导向、政府业务为主体、信息集成为内容”的思路,2005年,市政府门户网站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以“中国淮南”市政府主网站(http://www.huainan.gov.cn)为枢纽,以市直部门机构、市辖区县政府网站为节点,以“淮南诚信网”、“淮南招商引资网”等特色网站为点缀的树型网站集群体系。2008年,随着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淮南市政府网站将全市64家政府部门和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全部纳入信息公开平台,通过“中国淮南”市政府主网站提供的功能链接,可实现快速检索和互动交流。

  4、需求主导,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有效

  本着“有用、够用、用得着”的原则,按照集约化低成本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淮南市电子政务工程已完成党政专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4个平台建设,邮件系统、视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领导决策支撑系统等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业已建成使用。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市环保局投资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系统集自动监测和环境管理于一体,覆盖全市环境管理所有领域,可实现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源的适时在线监控。市地税局、国税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从申报纳税、税款征收、到管理监控的全面信息化。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1、以市民心声为平台,构建服务性政府   

  按照“慎重处理言论、及时反映民意、提供监督平台”原则,淮南市政府于2001年在“中国淮南”政府网站开设了“市民心声”,最初作为市政府受理投诉的一个网上平台。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全市各职能部门将“市民心声”纳入其网上办公范围,按照“外网受理、内网联动办理、外网反馈”的方式,为市民提供一网式服务,对外逐步将其打造成“听民声、体民情、解民事、纳民意”的平台,对内将其视为反映政府绩效的重要途径,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直接至于市民的监督之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信息中心提供统一平台,业务职能部门联动办理,市监察局、市政府督办室监督,新闻机构参与”的服务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一运作模式已逐步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应。一方面,市民提出的各类投诉得到了合理解决,变“上访”为“上网”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另一方面,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完善城市规划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实施,市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政府的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个求真务实的服务型政府已经展现在市民面前。

  2、以绩效管理为标准,打造高效型政府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淮南市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淮南市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载体,电子政务的应用促进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一是办公系统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目前,全市80个部门已全部接入党政专网,实现网上办公、业务联动;市政府非涉密公文全部实现网上流转;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可实现点对点的视频传输,同时可对全市各类会议进行网上直播,在线收看,目前该系统已收录会议、讲座等各类视频资料近5万小时。二是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淮南市与国家信息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发淮南市决策支持系统,重点针对宏观经济、区域发展、能源战略等领域,提供权威资料和科学分析,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3、以业务培训为手段,培养信息化人才

  “电子政务,培训先行”,淮南市政府十分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按照“分层次、分批次”的原则,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干部的信息化意识。2004年,先后完成了县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使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有了深入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市直部门、县区的电子政务发展;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以各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对象,利用座谈会、专业培训、网上讨论等方式广泛进行交流,初步建立起一支服务于信息化事业的网管员队伍,促进了各单位电子政务应用的开展;三是加快公务员的电子政务操作能力培训,培养一支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三、坚持安全管理,构建电子政务保障体系

  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工作,系统的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淮南市十分注重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建设,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强化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有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二是使用必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和设备,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积极防范病毒侵袭,建立健全灾难备份、监控等体系,确保了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三是制定政务信息上网的发布审核制度,凡上网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政务信息,按分类由本单位、网络管理部门及保密部门的审核。四是规定全市党政机关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类涉密计算机系统和涉密信息资源要与因特网实现严格物理隔离。五是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市信息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市信息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切实加强防范意识。

  从总体看,淮南市电子政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制约淮南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突出的问题。一是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由于国家和省对地市电子政务标准没有做统一要求,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很难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国家没有对地市级信息化管理机构做出要求, 国家、省、市之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机构,造成信息化管理职能较为分散,管理比较混乱,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很难推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发展。三是人才缺乏。特别是既懂政务又懂技术的符合型人才紧缺,这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下一步,淮南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数字淮南”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安全建设为保障,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建成和完善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进而推进全面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完善一站式服务和一站通呼叫服务模式,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一个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作者系淮南市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