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记者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全面依法治区”专题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宁夏大力实施依法治区战略,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区迈上新台阶,法治宁夏建设开创新局面,宁夏全区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法治日趋成为宁夏的鲜明标识和重要软实力,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统筹推进聚合力 法治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5年来,宁夏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统筹开展专题学习培训1300余场次,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宣讲。宁夏系统推进实施党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和自治区“一规划两方案”,清单式推进落实法治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出台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人才培养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法治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增强。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揽子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等“三个清单”,一体推进领导干部学法、讲法、考法、述法,领导干部“头雁效应”有效发挥,法治建设“压力传递”和“杠杆效应”有效形成。发挥督察“利剑”作用,常态化开展综合性法治督察,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
优化法规供给 良法善治格局逐步形成
宁夏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立破并举、先立后破,聚焦先行区建设、示范区创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发展和安全等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5年来相继制定建设先行区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社会救助条例、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反间谍工作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30件,修订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条例、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120件,及时填补了立法空白、堵塞了制度漏洞。
同时,宁夏坚持急用先行,探索建立立法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比如,针对银川市富洋烧烤店“6·21”燃气爆炸事故暴露出的燃气管理问题,仅用40余天修订自治区燃气管理条例,为燃气管理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制度保障。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黄河保护法实施等组织开展多轮次清理,依法废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258件,有效维护了国家法治统一。严把政策文件出口关,5年来共备案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195件,坚决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究”,及时纠正一批违法减损公民权利、增加企业负担问题。
推进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宁夏连续5年召开全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工程,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加快突破,银川市、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兴庆区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创成率名列西部省区第1位。制定法治政府建设100项指标体系,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审查率等关键性指标达到100%。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面落实自治区历次营商环境推进大会要求,梯次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法治化保障“六个攻坚战”30条等措施,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聚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和罚款规定清理,全面起底全区各级各类文件16.9万件,修改、废止歧视性法规政策文件259件,坚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壁垒和政策堵点。针对涉企行政执法乱象,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14条具体措施,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全面推行“亮码入企”检查,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0%,发现问题率提高35%,企业测评满意度达100%。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覆盖区市县乡四级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基本建成,执法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
严格公正司法 社会公平正义可感可及
宁夏坚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突出司法制约监督,构建规范执法司法制约监督制度体系,形成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多方积极参与的执法司法监督工作格局。加强“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检察公益诉讼”机制,聚焦黄河保护综合治理、野生鸟类资源保护等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检察蓝守护林草绿”荒漠化防治经验向全球推广。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试点改革,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机制加快建立,最大限度确保公平正义既看得见、也能感受到。
提升治理效能 法治社会建设纵深推进
宁夏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推动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近6000人通过法考进入法律职业队伍,精准培养基层“法律明白人”7.7万余名,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多措并举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贴心法律服务,建成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总数超过3100个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构建“宁夏公法云”线上法律服务平台,在重点工业园区和商务圈示范建设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百所联百会”“百名律师进千企”等服务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防范风险、纾困解难,以便捷普惠的法治服务拉满全民法治获得感。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擦亮“塞上枫桥”人民调解品牌,5年来,全区2.1万人民调解员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79万件,真正把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涌现出王兰花、姬秀花、马希伟等一批全国优秀的金牌人民调解员,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守护了群众幸福安宁。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5年来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9300余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1200余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依法行政、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