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近日,孝感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成果专场举行。
“十四五”期间,孝感市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比拼跃升”、招引大项目行动,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15个、签约金额5065.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3250亿元,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2,连续七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传统产业数转智改网联、新兴产业裂变跃升、未来产业抢先布局“三线并进”,以系统性重塑招商引资工作体系为底座,建立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抓总”,3大招商主体(招商主管部门、各地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主战”,N类协同主体(国企招商平台、各类投资主体、招商中介机构等)“联动”的“1+3+N”联合作战模式,坚持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领导带动“55111”工作机制、项目联动“321”工作机制、定期调度督办机制,优化“6+6+6”市直专班招商工作机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激励体系,大力招引一批牵引性、格局性、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实现项目数量、体量、质量“三量齐升”。
重大项目招引实现突破。2021年以来,全市签约10亿—50亿元项目268个、50亿—100亿元项目6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7个。总投资173亿元的五洲特纸浆纸一体化生产项目是该市历史上首个过百亿元的单体制造业项目,弥补了省、市特种纸品制造产业空白,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年税收超10亿元。总投资30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投资体量、建设规模、发展前景均刷新了历史记录,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总产值可达500亿元。总投资300亿元的首衡城项目,日交易量达1.72万吨、日交易额1.41亿元,位居湖北第一、华中第二。此外,思朗算力产业园、婺商华中精密制造、湖北长江产业现代化工盐碱绿色低碳产品生产等一批百亿级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或已建成投产,为该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围绕构建高水平的招商引资新模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产业链思维替代零散项目思维,精准链接产业供需两端,推动上下游项目追根溯源,实现招商引资从“单个项目引进”向“全产业链构建”转变。2023年以来,引进“4+2”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153个、总投资7286亿元,分别占签约项目总数的50%以上。
做优“孝着办”营商品牌。一是打造“孝亲”政务环境。市县乡三级全面完成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一窗通办”率达87.7%。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103项,累计办件量达17.26万件,“高效办成一件事”标准化试点成功入选2025年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为全省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唯一入选项目。二是打造“孝信”市场环境。2021年以来,为2万余家经营主体办理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塑发展信心。三是打造“孝爱”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工业用地审批流程,累计完成“五证同发”项目627宗,发证量连续4年位居全省首位。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今年1-6月举办对接活动79场,签约授信额717亿元。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738场,提供就业岗位234.79万个,有效缓解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问题。四是打造“孝善”法治环境。出台《孝感市推进柔性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办理不予处罚案件0.9万余件、减轻处罚0.7万余件、从轻处罚1.3万余件、不予行政强制56件,“说理式”执法28.5万余件。排查涉企行政执法案件6700余份,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五是打造“孝德”社会环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全面完成省、市98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城市吸引力与归属感。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