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渡口区获悉,大渡口区以“民呼我为”平台为重要载体,创新服务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办公室统筹推进平台建设,聚焦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事、制、情”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企业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从“事”上办:高效响应解企忧
“太感谢平台了,从反映问题到彻底解决,效率远超预期!”重庆镪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宋世钧感慨道。
今年4月下旬,一场大风将公司厂区旁的一棵大树吹倒,树干压在厂房玻璃上,旁边的电线杆倾斜,部分电缆线悬吊在树枝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宋世钧通过“民呼我为”平台提交诉讼后,渝快办平台迅速联动属地单位,城运公司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核查,确认情况属实。随即启动急事特办程序,安排专人对接物业诚桥公司,仅用5个小时就排除了安全隐患。
在“民呼我为”工作推进过程中,大渡口区始终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核心,建立易事快办、难事督办、急事特办、繁事联办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及时受理、限时办结制度,在市级规定时限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长,对于事实清晰、权责明确的工单,力争实现当日办结;全区承办单位整体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4个工作日。
从“制”上立:制度护航提质效
“现在上下班坐公交方便多了,发车频次高了,等车时间短了!”重庆兴勇实业有限公司员工的真切感受,源于“民呼我为”平台解决问题的高效。
针对建桥先进制造产业园2000人次的通勤难题,区交通运输委联合多部门实施“三措并举”优化方案:259路公交车配车数从14辆增至21辆,1257路高峰发车间隔缩短至6-10分钟,并新增8个班次区间车,彻底打通了园区交通“微循环”。
制度保障是服务效能的根本支撑。大渡口区推行“月月通报、年度考核”机制,落实“3+2”闭环管理模式,对诉求办理全流程实施“五关”审核(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事实关、文字关)。
同时,每年开展全覆盖系统培训,严格对照《“民呼我为”民生诉求办理质效评价规则(试行)》规范办理群众诉求,确保每件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从“情”上解:柔性服务暖企心
“平台不仅帮我们解决问题,更教会我们如何在竞争中突围。”重庆赛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根菊的体验,展现了大渡口服务的温度。
据悉,姜根菊通过平台反映,广告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希望提升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
对此,企业服务专员联动镇街邀请行业专家“把脉问诊”,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组织座谈会等形式,为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发展路径,助力挖掘自身特色优势。
这种“有温度的服务”背后,是“企业事无小事”的理念深耕。下一步,大渡口区各部门、镇街将进一步强化协调机制,深化诉求办理工作,牢固树立“有解”思维,以更快速的响应、更高效的办理、更贴心的服务,将“民呼我为”平台打造成为“对接企业需求、倾听市民心声、赢得群众信赖”的优质服务窗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