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南昌召开,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工商联以及赣州市、宜春市、景德镇市在会上发言。他们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有何成绩和举措?有哪些经验做法可以学习借鉴?一起来看看。

  省发展改革委:推动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职责,强化统筹谋划、组织实施,推动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策引领,抓统筹谋划。深入落实中央民营经济“31条”,细化出台《2024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要点》,从健全机制、促进创新、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55条具体举措。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制定出台《2024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解决商业纠纷等重点领域细化提出133条改革举措。

  坚持目标导向,抓协调推进。协调各地各相关部门系统推进、同向发力,努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牵头向民间资本推出3批共3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488亿元;帮助85个民间投资项目争取“两重”资金2.7亿元、“两新”资金14亿元。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2118.25亿元。牵头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

  坚持以评促改,抓专项治理。统筹省营商办、省“12345”营商环境专席热线、省非公维权服务中心等政企纠纷受理渠道,建立投诉问题处理监测机制,将投诉问题处置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大处置力度。2024年全省共妥善解决企业投诉问题1516个、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金额为18.99亿元。

  坚持共建共享,抓氛围营造。筹办11月1日江西营商环境日系列活动,发布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宣传片,评选出38个年度优秀案例,积极发挥营商环境咨询专家、社会监督员参谋助手作用,形成浓厚氛围。

  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完成省民营经济“36条”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报请出台了《2025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方案》和《江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五大行动”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同时,结合新实施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抓紧启动地方立法相关工作。

  省司法厅:在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积极作为,持续发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司法厅认真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在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上积极作为,持续发力。

  强化制度供给,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推动制修订《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江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等促进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会同省发展改革委集中清理涉企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5333件,提请修改废止298件,2024年以来依法审查各类涉企政策文件37件,提出法律审核意见164条,把平等对待、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要求落实落地。

  规范涉企执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连续3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全省专项监督行动,推动排查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开展行政复议护企行动,妥善化解企业行政纠纷681件。

  优化法律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依托重点开发区、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95个,推出家具产业链、服装纺织产业链+法律服务。新设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调解组织86个,去年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纠纷14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下一步,省司法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抓紧《江西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制发前的调研论证,把我省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保障。

  纵深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发现查处违法大案,分析多发违法类案,开展警示通报,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发挥复议监督作用,加强穿透分析、分类指导,强化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法治赣商行”等公益助企活动。

  聚焦金融、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企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加强调解组织建设,高效化解涉企纠纷。

  省工商联:持续实施“凝心、助企、强基”工程,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多点发力架好政企沟通“连心桥”。发挥“联”的优势,当好桥梁纽带和助手,推动“两个给予”落地见效。连续8年承办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民企座谈交流活动,调研起草《江西省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助力亲清政商关系双向奔赴。先后举办金融、消防、科技、土地、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等政企面对面恳谈活动。

  多方协作跑出政策落地“加速度”。协同相关部门抓落实,促进政策举措更好更快从“纸上”到企业“账上”。抓宣讲。创新开展惠企政策云直播宣讲数百万人次,举办金融、数字化转型等专题政策宣讲会,助力民企知晓政策、享受红利。抓兑现。联合省委金融办推动“赣金普惠”平台发布商会金融服务专区,累计为3038家企业融资283.71亿元。抓评估。连续6年参与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连续4年开展惠企政策评估,探索开展“民企最满意银行”评选,力求“政策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多管齐下夯实法治助企“防火墙”。织密产权保护网,铺设服务快车道,我省法治环境在历年全国万家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均位居前列。擦亮维权服务品牌。构建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非公维权服务一张网,建立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多措并举激活健康发展“新引擎”。积极引导广大赣商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筑牢理想信念。持续推进“井冈红”理想信念教育,覆盖民营经济人士1.54万人次,荣获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奖。赓续赣商传承。创新实施“赣商传承”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计划。

  下一步,省工商联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出台为契机,认真落实本次大会要求,全力抓好引领、服务、改革等各项工作。

  赣州市:对标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赣州市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按照“粤港澳大湾区能做的,赣州也要能做到”的理念,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政策赋能助企强信心、稳预期。全面落实国家、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出台实施赣州市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20条”、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7条”、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5条”等,颁布施行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增强惠企政策供给。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去年统筹1.96亿元、今年安排3.16亿元支持企业智改数转,全市2283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

  以改革攻坚助企增活力、添动力。大力实施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推出水电气视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企业自主评定人才等两批次18个改革事项,市本级3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与深圳“同事同标”,127项深圳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

  以优质服务助企解难题、渡难关。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扎实开展外贸企业大走访、开发区“五问五帮”走访调研等活动,市县两级政企圆桌会议解决问题757个。专班推进要素保障工作,水电气成本分别比深圳低26%、3%、28%,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8%。

  下一步,赣州市将坚决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大对标深圳规则规制改革力度,研究落实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改革事项,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推动有关创新探索在深赣共建产业园区先行先试,打造老区中的特区。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优化“市县同权”“民意速办”、工程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增值化等改革,力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超92%。

  宜春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宜春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连续3年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位居前列。

  纵深推进改革,全力集成企业服务。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一网、一门、一线”服务体系,让“一件事”更加好办、易办、快办,实现率和联办率列全省第1。持续深化“1+6+N”增值化服务改革,创新推行“VIP组团服务”“大综窗”“AI政务数字人小宜”等举措,推出“事事宜办”线上服务平台,推动涉企服务变“多头分散”为“一站集成”。

  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帮助企业减负。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推动减费让利,为经营主体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以上;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达1183亿元,服务经营主体43.2万户,费率降至0.25%、处于全国低位。针对水电气等要素成本高问题,推行“一减两免”优惠供水政策,实行用气价格联动和阶梯价格机制,推行电力延伸投资落地政策,为企业节约成本8.2亿元。

  优化法治环境,全力稳定企业预期。出台《宜春市保障企业安静生产安心发展八条措施》,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在全省首创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去年涉企检查次数下降30%。

  突出党建引领,全力营造亲清氛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非公经济党组织“六好六强”创建,着力打造“红木莲红旗商会”“红木莲先锋民企”等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融合共进。

  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的“定心丸”。下一步,宜春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加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气更高、干劲更足、明天更好。

  景德镇市:对标一流持续攻坚,推进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近年来,景德镇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持深化改革、数字赋能、法治护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改革提效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质。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审批事项减少21个,精简27%;率先开展数字赋能企业减负改革,围绕先进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主导产业,建成特色服务专区,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服务。

  强化惠企帮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季一专题、一月一主题”,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开展“企业服务日”“每周益企”等活动,建立企业诉求“收集—梳理—交办—回访”全方位闭环办理机制,去年以来累计帮助解决问题452个。

  加强法治保障,打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成功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潮州、泉州等地,构建全国首个跨省陶瓷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规《“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规范涉企执法,推行“企业安静期”“首违轻微免罚”等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

  促进集群发展,厚植良好产业生态。围绕“1+2+N”产业体系,统筹扶优扶强与招大引强,强化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精准扶企招商、延链补链,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发展。1—4月,全市经营主体加快增长,新增14902户、增幅8.5%,其中住宿、餐饮业经营主体新增6127户、增幅18.2%。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景德镇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标一流、持续攻坚,一体推进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努力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景德镇的另一张亮丽名片。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