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专家分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事关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科技安全。会议提出,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要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此外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缘何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各行各业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难题待解、政策应该如何发力?本期智邦数智化研究院为大家整理南方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步入走深向实的关键阶段,相关部署将构建一套政策体系,加快产业实践、技术创新,为更多企业开展转型实践提供指引,持续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明皓表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之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会促进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产生,形成发展叠加倍增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培育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5G应用在制造业质量检测、矿业生产等领域规模推广;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了全部工业大类,形成了200余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宋颖昌认为,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我国将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动,引导政府和产业界深刻理解转型内涵,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N个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全面梳理各行业转型需求、痛点难点、典型场景,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路径指导。同时,提升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朱明皓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相关部署将把中小企业纳入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动培育一批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立“共性转型技术+个性转型技术”的模式,推动中小企业低成本、快捷化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而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点线面”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转型。“点”指的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包括量大面广的中小型企业;“线”指的是推进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面”则是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数字化提升,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特别是要推动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单忠德说。

  地方层面,江西上个月发布文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如累计支持20家省级“数字领航”企业,每家奖励500万元;累计支持400家省级“小灯塔”企业,每家奖励100万元等。

  今年初,四川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预计到2027年,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突破90%,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不到半年时间,四川“智改数转”在建项目接近1500个,总投资超过4600亿元。

  而自2022年12月开始,“制造业当家”成为广东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黑灯工厂、海上石油无人平台、新能源产业发展都在释放巨大潜力,并在广东省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支持下,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而高质量发展落地到企业层面,则是推动企业转型。在诸多企业转型方向中,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性价比最高、可行性最强,也因此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何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任重而道远。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撰文指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能力薄弱。当前,我国在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

  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会议还提到,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

  作为我国制造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不能“掉队”。会议提到,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一个难题是资源不足,人力、财力、物力不足。另一个难题是找不到可行通用的数字转型方案。”盘和林表示,由于资源不足,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在数字转型上“抄作业”。政策层面除了挖掘典型场景,还需针对中小企业的需求来开发数字转型通用解决方案。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将政策聚焦中小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4月30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三项重点任务:聚焦企业需求,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赋能,培育高水平“小快轻准”产品;推动“链式”转型,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广州市日前发布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则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遴选征集数字化牵引单位,作为各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牵头组织单位,面向重点细分行业组建“1+1+N”产业生态联合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