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委“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就业群体,抢抓校园春招“黄金期”,高位推动“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积极“拓渠引流”大力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来六安就业创业。同时,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优质资源与本地主导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人才需求,紧盯产业发展“明方向”。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工作方案,由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带队,市人社局等部门牵头,成立13个“招才引智高校行”工作小组。建立以城市推介、政策宣讲、人才招聘、项目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招才引智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开展调度、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二是摸清人才需求。坚持以产业为逻辑起点,围绕全市6大重点产业领域(制造业、农业、文化、建筑、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涵盖的25个产业类别,从全市1587家企事业单位征集了近千个岗位需求,筛选确定紧缺人才需求信息845条,编制《六安市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对《目录》进行权威解读,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了全行业视角的急需紧缺人才地图,指引供需双方按图索骥、精准对接。三是聚焦精准匹配。通过对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等地区高校进行摸底,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6所契合六安市主导产业(装备制造、铁基材料、电子信息、建筑材料、食品健康和新能源)发展方向的重点高校和优势专业,精准对接本地人才需求,明确各工作组对应的目标高校。

  深化校地合作,聚焦产教融合“结纽带”。一是召开校地座谈会。活动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和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领导参加校地合作座谈会19场,宣传六安、推介六安,推动地方与高校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应用推广、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寻找合作点,积极构建校地深度融合发展体系。二是推动产研项目合作。校地先后就共建安徽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六安分园、六安航空产业园、工大智谷(六安)、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铁镍基软磁复合材料、智能谷物烘干机、皖西白鹅和麻黄鸡育种等项目开展合作,推动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产业项目共建、技术联合攻关合作。三是推进人才资源合作。在13所省内外高校挂牌设立“六安市人才工作站”,明确工作站岗位职责、年度任务,校地签署《人才资源合作协议》,就每年组织在校生到六安开展“人才安徽行”活动、协助六安开展毕业季校园招聘、联系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到六安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等人才资源合作事项,与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创新招引举措,推动企业人才“双向奔赴”。一是精准推送信息。依托“鸿雁回归”就业创业信息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智能比对、定向挖掘,精准掌握六安籍学子的就读院校信息。向2.17万名应届毕业生邮寄《致2024届六安籍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附注二维码,引导其扫码了解家乡变化、产业发展和引才政策。编辑群发短信息5.9万余条,在学子群中通告校园招聘信息,推介家乡优质岗位,诚邀学子回归桑梓、反哺家乡。二是线上线下发力。先后组织应流航空、绿沃新能源、星瑞齿轮、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市内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赴校园举办招聘会。市人社局对招聘岗位进行严格预审,确保企业需求与毕业生专业精准匹配。截至3月底,全市共组织参加线下校园招聘活动34场,安排659家次本市重点产业企业参加,提供岗位3539个,共收取简历3337份,促成来六安就业意向应届高校毕业生1223人。同步开展直播带岗38场,吸引58.7万人次观看。三是“政录企用”引才。坚持工业强市战略部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统筹市县事业编制,创新推出“政府录用、企业使用”(简称“政录企用”)引才举措,助力全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印制政策宣传卡,发放《六安市招才引智政策汇编》,为高校毕业生精心准备“招才引智”礼包,累计为高校师生现场讲解六安市“政录企用”等引才政策3000余人次。积极联系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在学校就业信息网站和校园招聘信息群广泛转发,引导应届毕业生积极关注官媒招考公告,及时参加报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