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高新区聚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流程、促协同、强服务,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样板工程,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审批耗时从25个工作日提升到12个工作日,升级施工许可分段核发机制,申请资料减少42%,整合13个“一件事”工程,申请材料压减30%。

  优化流程,在推动工程项目高效便捷审批上着力突破。办结时限力求“短”。在全市率先设立“立等可取”专区,对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22余个简易类、一般类审批事项统一纳入“立等可取”专区,一枚公章管审批,对纳入“专区”的事项资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申请人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现场审核,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层级压缩力求“平”。印发《行政审批程序规定》,90%以上工程建设类审批统一授权窗口一站式受理、审核、发证,灵活“综合受理窗口收件、后台业务科室审核出证、统一发证窗口发证”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推进审批层级扁平化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力求“快”。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系统为载体,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和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服务无差别化办理。依托建筑许可类电子证照的便利化条件,企业实现“零跑腿”“零等待”“零延时”,50%以上许可业务从“最多跑一次”变成“一次都不跑”“一次都不见”,实现秒批秒办。

  促进协同,在推动工程项目联动联办上着力突破。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衔接、便利化审批”体系建设,全力破解工程建设项目涉及部门多、关联性大、专业性高等难题,成立“集成审批专区”。打造核心业务集成场景,完善重点事项联动机制。聚焦“拿地即开工”,印发了工程建设项目“四证并发” 实施“开工一件事”主题套餐式集成审批服务实施方案,对拿地重点项目实行规划、国土、建设、审批、发改、招商等部门联动、部门协同机制,突出一盘棋思维,事项办理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通过“四证并发”开工一件事,实际发证阶段申请材料压缩率达到80%。打造双全双百定制场景,完善常办事项联动机制。推出“我要建学校”“我要建医院”“我要建厂房”“我要修道路”“我要建房地产”等七大常见情景和“我要办立项”“我要办节能”“我要开路口”“我要办水保”“我要办环评”等八大单一主题,实行“勾选式点餐”机制,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企业按需适时“下单”,综合时效节省60%以上。打造企业个需特定场景,完善针对项目个性化需求联动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更加注重企业个需问题的瓶颈突破,特别是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长期积压难题攻克上,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现场、集体决策等模式形成适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定制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

  强化服务,在打造链条式服务体系上着力突破。向前延伸,精准实施前端服务。采取“服务前移、提前介入、超前导办”的工作方法,由“申请后审批”变为“申请前服务”,在项目招引阶段即统一组织职能部门服务团队通过上门服务、集中辅导等形式,详细讲解所有审批事项、流程、时限和材料标准等,现场解答业务疑问,与项目企业一起开展项目筹备,宣讲政策,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全程参与企业项目的策划生成,拟定符合项目实际的定制化推进方案,切实提高项目落地可行性和成功率。增质提效,集成实施中端服务。在项目落地后,深入企业点对点出主意、手把手教流程、一对一答疑惑。围绕项目土地报批、合同签订、方案审批、图纸审查、施工许可、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上的“刚需”,及时靶向企业“难点”,配套高标准、专业化帮办、代办服务团队,确保申请材料一次达标、审批一次性受理,结果一次性办结。向后拓展,保障企业无忧发展。按照“走出去、沉下心、面对面、问个需”的基本思路,在项目建成后,全部纳入全区企业走访、包保机制范围,实行部门点对点调研、面对面座谈,积极根据企业个性发展需求,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