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河南全省深入实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创新举措、突出亮点精彩纷呈。为充分发挥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商环境看河南》栏目遴选推出“河南省月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供各地交流互鉴,助力河南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案例1.河南首单“工商变更+电力更名”联办完成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与省市场监管局强化政企协同、数据共享,进一步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内涵,推出“工商变更+电力更名”联办服务,企业完成营业执照变更手续后,供电公司自动获取企业变更信息并同步发起电力更名服务,企业无需再到供电公司即可实现联办服务,实现企业更名与电力更名“零延迟”,让企业用户真真切切享受到“一件事一次办”带来的便捷。

  为了有效打通优质服务“点”,串成高效服务“链”,一直以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不断拓展线上服务入口,优化业务流程,全力打通供电服务的“最后一百米”,为用户打造畅快便捷的服务体验,让用户感受到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用电服务,促使用户办电体验持续向“好”提升。

  下一步,国网漯河供电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政府的深度合作,持续深化公共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应用,用大数据代替经办人“跑腿”,打造“一次办、全链通、即时通”的政企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持续优化地区电力营商环境,为推动漯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案例2:河南税务“国际税收政策平台”上线

  为进一步提升税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质效,河南税务围绕“税路通·豫通八方”服务品牌建设,创新打造了国际税收智慧政策服务应用平台,为跨境投资企业开启“指尖上的国际税收”。

  该平台以打造国际税收政策分主题、分事项的高效查询为目标,对现行有效的国际税收政策分类整理,设置非居民税收管理、“一带一路”、特别纳税调整、税收协定、情报交换5个模块,包含中国税收抵免、税收协定具体条款适用等13个细分事项的查询。纳税人登录河南税务微信公众号,无需输入任何查询内容,只需动动手指,即能快速精准查询所需政策,有效解决了一些纳税人提出的对国际税收政策不熟悉,查询时需费时“海淘”的问题。

  在细节上,该政策服务平台增加滚动条,解决了以往微信表格、大文档看不全的缺点;设置了查询功能,实现“按标题查询、按内容查询、按文号查询、按时间查询”四个口径查询,纳税人可以通过查询按钮直接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方便、快捷、迅速。此外,该平台还将根据政策定期更新,不断完善充实内容,成为纳税人了解国际税收的有效工具。

  下一步,河南税务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瞄准企业诉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举措,切实擦亮“税路通·豫通八方”服务品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

  案例3:鹤壁出台全省首部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地方性法规

  《鹤壁市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对民营企业权益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保障;规定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促进政府诚信履约;对该市打造的“五位一体”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

  《条例》共二十八条,第一条至第六条为总则性的规定,涵盖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及部门职责;第七条至第十七条为核心性的规定,侧重于需要保护的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第十八条至第二十四条侧重于保障措施,对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作出规定;最后为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对民营企业权益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保障;规定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促进政府诚信履约;对该市打造的“五位一体”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

  案例4:平顶山探索建立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建立市场经营主体“强制退出制度”,平顶山试点率先探索建立吊销未注销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解决长期以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吊销未注销经营主体退出,帮助“吊而未注”的“僵尸企业”有序退出,破冰“注销难”改革。

  现实中许多经营主体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办理注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人员失联,或材料缺失等,导致企业注销更加困难,最终成为“僵尸企业”。大量“僵尸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给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个人带来不利影响,还造成市场主体户数虚高,影响经济数据统计的真实性,进而影响政府的分析决策。此外,如果这些企业在“双随机”检查被抽到,会使检查本身失去意义,从而浪费大量行政资源。

  探索建立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进一步畅通了经营主体退出渠道,降低了经营主体退出成本,激发了经营主体竞争活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有效破解经营主体注销难问题,着力提升注销便利化程度。

  探索建立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大力深化经营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围绕有效破解经营主体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加快构建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安全有序的市场退出秩序,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实现多个事项注销一次申请、一站式办结,进一步提升经营主体注销登记便利化水平。

  探索建立公益清算强制退出制度注重试点先行,强化府院联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僵尸企业”注销难的“历史遗留”问题。首先由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吊销未注销经营主体名单备选库,并作为申请人向同级法院提供。人民法院收到市场监管部门名单后,根据需要向属地市场监管、公安、人社、自然资源、商务、税务、医保、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查询涉经营主体强制退出需要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启动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程序。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按法定程序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后由人民法院出具强制注销文书,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法院出具的强制注销文书,实施强制注销清除长时间不经营的“僵尸主体”,加速低效无效的经营主体退出。

  平顶山将同步优化完善特殊情况注销指引10大项:存在股东失联,不配合的问题;存在无法自行组织清算的问题;存在营业执照、公章遗失问题;存在营业执照拒不缴回或无法缴回的问题;存在股东(出资人)已注销问题;存在分支机构隶属经营主体已注销问题;存在法定代表人失联、死亡或不配合办理注销登记的问题;已吊销经营主体办理注销问题;已吊销经营主体且法定代表人失联、死亡或不配合办理注销登记,公司其他人员无法以法定代表人身份绑定全程电子自动化服务平台发布清算组信息和债权公告的;失信的个体工商户注销。

  案例5:济源积极推动人才政策与营商环境互融共进

  2023年以来,济源围绕有效解决外来产业工人、青年就业群体的“操心事”,研究出台《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一体化推进落户零门槛、就业有岗位、人才发奖补、住房分类保、子女有学上、病弱享扶助等政策落地见效,让外来人员留得下、生活好。

  近年来,济源深入企业职工一线问卷调查走访,全面收集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群体在落户、住房、就业和家属安置随迁、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和关键共性诉求,联合11部门出台《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13条激励政策,加大宣传广覆盖,促进群众申请一网办,来济落户就业加快增长,青年人才就业稳中向好。

  在服务保障更多外来产业工人和青年群体来济落户就业上,济源深入实施“332”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扎实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提升行动用工引才需求,持续扩大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积极推进民生服务“暖心直达”“易享快办”,办好省内外人员来济落户就业生活的“关键事”“操心事”,持续增强留济源落户就业获得感。

  从制度层面健全了人才住房保障,济源全力开发人才公寓建设,适时启动人才租房的租金补贴发放,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建立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实行跟踪服务,为落户济源的新市民、新青年提供更周到、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为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引才,方便外来产业工人来济安家落户,济源推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出台《济源示范区人才落户城镇操作指南》,在16个派出所设立集体户口,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户口迁移“跨省通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针对产业工人和新青年落户济源后对家乡原有宅基地使用和承包地权属方面存在的顾虑,济源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引导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将承包地转让或者退还集体,或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或者通过代耕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其来济就业落户后,不影响原户籍地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待遇,不给落户人员造成个人损失。

  在产业工人和新青年落户济源子女的教育上,济源优化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确保“应入尽入”。建立随迁子女成长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落实跟踪管理和“一对一”帮扶,确保尽快融入集体,跟上进度。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考试升学等方面,随迁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随迁人员子女在济接受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补贴资助政策。

  在解决“新济源人”救助方面,随迁家庭成员在济确有生活困难的,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街道)申请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重病重残“单人保”条件的人员,可单独提出申请。同时,济源开放民政部门临时救助、困难群众救急难专项基金、大病救助、慈善救助等4种临时救助渠道,全力当好困难群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让随迁人员和家属生活有保障、随迁有信心。

  案例6:郑州中院设立“联系法官收转材料”窗口

  为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郑州中院在立案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联系法官、材料收转窗口,进一步畅通当事人与法官的沟通渠道,切实解决联系法官难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联系法官、材料收转窗口设在郑州中院立案诉讼服务中心大厅内,窗口配有专用办公设备,落实专人负责联系法官、办理材料收取事宜。当事人或代理人要求联系法官的,工作人员会向当事人提供法官的联系方式,并协助联系法官;当事人或代理人要求向承办法官提交材料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承办法官,按照承办法官的安排办理;如无法与承办法官取得联系的,工作人员会联系承办法官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联络员办理,同时指导当事人或代理人填写或代为填写“联络登记表”,承办法官须于三个工作日内主动联系当事人予以回应。

  在立案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联系法官、材料收转窗口是一项重要司法便民举措,丰富和拓展了法院的一站式服务,目前,窗口日均接待群众100余人次、接收各种材料100余份、联系法官近30人次,更大程度上便利了诉讼群众,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增强了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郑州中院将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理念,不断提高诉讼服务水平,切实做到“咨询有人应,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事情有人办”,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便民工作机制,倾力打造具有郑州特色的现代化诉讼服务品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案例7:许昌:创造独立自主评标环境 让专家评标更加公平公正

  评标是整个招投标工作的核心,评标的关键在于专家依据招标文件,借助丰富的专业知识,公平公正的确定中标候选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评标专家的管理成为薄弱环节,一些专家放弃原则底线,以“评标权”换“外财”,严重破坏了招投标正常秩序。近年来,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推出系列措施,持续规范评标专家行为,为评标专家创造独立自主的评标环境,让评标更加公平公正。

  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分散式”评标。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评委异地化、评标远程化、场地网络化、专家费结算自动化,通过远程调度主客场专家与场地资源,实现许昌市与全国范围内场地资源、专家资源互联共享。实行分散(一标多室)独立评标,评标专家、业主代表彼此互不见面,有效防止评标人相互干扰、诱导评标。评标场所配备专门设备,实现所有人员的语言、行为、活动轨迹全过程可跟踪、可回溯。截至目前,已有425个项目在“远程异地+分散式”评标模式下完成评标,有效降低了交易风险,预防了专家腐败。

  加强评标专家服务管理。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善电子门禁系统,规范评标区域,将评委以外的人员“拦在”门外,专家入场后直接进入评标区域,通过“物理隔离”,实现与交易各方“零接触”,减少可能的人为干扰因素。构建评价制度体系,对评标专家实行“一标一评”,对迟到、评标敷衍的专家及时告诫提醒,违反评标纪律需要处罚的专家,及时报行政监督部门处理。2022年以来,共对10名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评标纪律的专家进行了严肃处理。

  规范招标人代表选取。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台《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实施意见》,夯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要求招标人选派或者委托责任心强、熟悉业务、公道正派的人员作为招标人代表参加评标。同时对招标人代表的身份进行规范,选取招标人单位或与招标人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招标人代表,有效防止一些社会人员成为招标人代表“熟面孔”,充当“掮客”,在招标人、专家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影响专家公平公正地评标。

  下一步,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完善制度机制,配合相关监督部门加大对评标专家的教育管理力度,同时加强改革创新,通过上线辅助评标系统、推行区域一体化评标、改进评标方式等措施,减少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让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招投标营商环境。

  案例8:洛阳上线纳税人当年信用风险提醒查询功能

  为进一步发挥信用管理正向激励作用,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近期,洛阳市税务局在做好税费服务“五端”优化的过程中,以收集到的纳税人希望尽早修复纳税信用风险的共性需求为工作方向,率先上线纳税人当年信用风险提醒查询功能,进一步提升税企交互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

  高位推进,下好营商环境“一盘棋”。该局始终坚持“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结合“万人助万企”“春雨润苗”等专项行动,多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展问需求评活动,从而广泛收集纳税人需求,挖掘办税缴费服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确定工作目标。按照现行的《纳税信用修复范围及标准》,纳税人发生相关行为触发信用失分风险后,如果在行为发生后30日内、30日后本年度内、30日后次年纠正,其失信行为的扣分分值呈几何倍数增加,因而及时让企业得知失分信息并尽早改正,一直是广大办税人员热切期盼的诉求。

  靶向实施,当好信用风险“警报员”。该局反复讨论实现方案和路径,最终破解技术难题,确定在改版升级的“洛阳税务”微信公众号中加入该项功能,以及企业纳税人随时查询自身近三年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等功能,共同组成“纳税信用服务”模块,鼓励引导纳税人主动纠正违规行为,让税收监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落实成效,打造稳定发展“优环境”。该局将纳税人评价作为服务质量评定的重要标准,广泛宣传并邀请纳税人试验该创新功能,“洛阳税务”新版公众号上线以来,已增粉二万余户,该模块日点击量破百,受到办税人员的特别关注和一致好评。该功能的上线,让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由按年度评价转为常态化调整,同时将过去由税务机关在预评工作启动后告知企业关注信用状况,转变为企业积极主动关心日常行为。

  下一步,洛阳市税务局将采取更多措施帮助企业用好纳税信用这一优质“无形资产”,擦亮诚信企业的“金字招牌”,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地方经济繁荣向上。

  案例9:修武县搭建“流动银行” 为企业送去金融“及时雨”

  修武县营商中心与县金融办等部门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金融产品市场惨淡等问题,组织金融机构搭建起“流动银行”,让金融机构与企业无缝对接并形成良性竞争,让信贷产品有销路,让企业得到金融支持,切实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等、风险把控不严、融资贷款多跑等问题,有效促成银行与企业的高效合作,最大程度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减时间、减流程”,助力企业安心发展。“流动银行”促使商业银行集中主动下沉到企业一线,企业以“一对N”的形式,高效地与多家银行同时交流对接,解决了企业“重复递材料、重复走流程”的问题,最大程度规避了“鸡蛋一次只放一个篮子”的风险;同时,修武县营商中心要求各银行在5天内集中反馈可提供的金融产品及相关情况,并在达成贷款意向后持续追踪放款进度,最大程度节约了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让企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安心生产、经营、发展。仅2023年11月,“流动银行”对接企业六次,有5家企业获得了贷款支持。

  “强竞争、促服务”,助推银行提优增效。“流动银行”为商业银行与融资需求企业搭建了“信任平台”,7家商业银行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融资困难,共同会商研判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点和制约条件,为企业量身提供合适的贷款产品。银行间的交流提升贷款产品的竞争能力,提升了服务水平;企业获得了更优惠的贷款产品,贷款效率大大提升。

  “择优选、综研判”,组合发力提升效能。各家银行的贷款“门槛”不同,对贷款企业的要求千差万别,通过“流动银行”平台,各家银行的产品名称、金额、利率以及申请条件全部透明。企业择优选择的同时,还可根据银行的限制条件进行综合研判,策略性地向意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多家银行“组合贷”,让大额的贷款需求“化零为整”,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营商中心全周期为企业、银行解决行政管理、政务服务方面的堵点、难点,畅通贷款绿色通道,助推审批流程加速,为企业送去金融“及时雨”。

  案例10:新野:“税务+”巧“治未病” “三联动”筑新“枫”景

  近年来,新野县税务局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基层党委政府体系,力推“税务+政府(社区)”“税务+智慧”“税务+协会”三模式,着力于能动履职、服务前置、问题溯源“治未病”,在矛盾化解中坚持社区(协护税)、分局、县局“三级联动”模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于萌芽,推进“枫桥式”税务所建设在基层走深走实。

  “税务+政府(社区)”聚合力

  社区是城市乡村的最小“细胞”,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新野县税务局借助社区的人力,极大地扩充协护税组织力量,把税务力量做实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网格”,将税费服务“神经末梢”延伸到纳税人缴费人“家门口”。为此,新野县税务局打造了特色品牌“信臣帮”税费服务团队——以分局党员骨干为主体进行总牵头,以“税务+政府”“税务+社区”模式将税费服务延伸至各个社区,实行“一区三员”制度,借助社区“神经末梢”作用发挥税收职能。每一个社区的“网格员”另一身份是社保业务辅导员,每一个社区的“人民调解员”另一身份是税费争议调解员,每一个社区的“团支书”另一身份是税费宣传员,极大地扩充了协护税组织力量,把税务力量做实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网格”,将大量一般性矛盾和问题解决在最前沿,为县局能够集中力量解决疑难杂症创造了条件。

  “税务+智慧”提质效

  新野县税务局通过延伸纳税服务,解决纳税人缴费人“跑路远”的痛点,以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减少争议矛盾发生。与新野县沙堰镇政府在镇便民服务大厅共建智慧税务微厅,配备平板电脑、自助终端,提供外网操作服务,“一区三员”轮流值班保证业务辅导,复杂问题借助“宛税通”平台、征纳互动平台与分局、县局专家团队互动交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防范争议矛盾发生。这些做法获得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并受到南阳市优化营商办公室刊登转载在全市进行推广。不断提升税费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水平。与襄阳市襄州区税务局、高新区税务局开展“跨省通办”,实现业务同办、征管同步、服务同质、信息共享;建立“跨省通办”业务专班,线上搭建“新襄联”云端实时互动交流平台,线下设立“新襄联”税费服务专窗,协同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立服务管理问题库。为包括“一区三员”在内的矛盾化解者提供智力和业务支撑,主动治理“未病”。深化“12366”热线、“12345”热线以及征纳互动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加强问题溯源管理,就个别问题发现普遍性的需求,开展服务预警,制定出特色服务项目模版,提取出关键词,形成服务管理问题库,为保障业务开展创造条件。

  魏荆线老旧管道改造项目的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项目在新野、公司在襄阳、支付账户在山东,其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完成了项目部的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事项,该项目部受公司委托为沙堰分局赠送了“多元服务暖人心、智能办税解企忧”的感谢锦旗!

  “税务+协会”助行业

  新野县是全国闻名的“猴艺之乡”,并且养殖大户主要分布在新野县税务局沙堰分局所在的乡镇,猕猴养殖行业近3年来快速扩张渐成规模,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刻不容缓。2023年,新野县税务局沙堰分局以“税务+协会”方式开展了行业专项税收整治活动,结合养殖企业税源采集情况和污染物实际排放情况,对企业环保税情况进行现场梳理和核实,并就相关政策进行宣传解读,让纳税人既意识到税法的刚性,又体会到税务人的“柔情”。经过辅导,在协会骨干企业带头下已有14户纳税人主动申报环境保护税150万元。通过一系列柔性执法服务,防范了企业和行业“野蛮”发展带来的包括税务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赞誉,擦亮了县域经济文化的“特色名片”。

  三级联动矛盾就地化解

  新野县税务局以基层社区、分局、县局进行三级联动,基层社区“三员”发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作用,处理解决常见小问题或者税费人疑问,分局处理一般性问题,确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在线解决存在困难的,纳税人也可以线下到县局处理。县局成立的“智库互联”专家团队,由各部门业务骨干、注册会计师、各类业务竞赛尖子组成,集中会诊税费人的疑难杂症问题,给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是大事不出县局、矛盾就地化解的机制保障和人员保障。同时,新野县税务局还将获得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张荣田聘为特邀税费争议调解员,并依托征纳互动平台、以县局专家团队为支持提供远程视频互动,实现税费人、调解员(包括网格员、社区团支书)、税务人员三员同时在线交流,通过“三级联动”,发挥问题解决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功效,让税费疑问者体验踏实、心情愉悦、互动通畅,将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一线。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