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在为期一年的信用提升行动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举办2.06万场次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教育和培训1.24万场次,对3692.5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事前失信警示提醒,累计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84.9万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78.5万条,2464.72万户经营主体通过信用承诺取得登记注册、行政审批、信用修复等,助力民营经济等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经营主体面临订单减少、利润降低、发展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围绕各类经营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帮助其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2022年11月7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意见》,这是市场监管总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市场监管系统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为切入点,加大信用服务力度,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的“一揽子”政策之一。

  2023年9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强化信用约束激励、深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推动企业信用同盟常态化运行等措施,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据介绍,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主要是通过加大信用培训力度,加快信用环境塑造,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形成守信重信的市场氛围。通过创新信用监管工具,打造精准高效和包容审慎的信用监管机制,为守信者提供更宽松的监管环境。通过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管服务机制,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水平,发挥信用信息作用,提高守法守信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助力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在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的部署,建章立制,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台配套文件112份,省级及地市级出台细化措施、行动方案等共362件,从制度上保障了信用行动的扎实开展。江苏省南京市以“信用”为切入点,推出26条优化监管服务举措。贵州省选定7地开展以信用培育、信用承诺和信用合规建设为主题的试点任务。重庆市合川区常态化开展“贴心式”一对一信用修复培训,全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推行柔性监管,为经营主体提供良性发展环境。拓宽信用承诺场景应用范围,运用信用承诺进行登记注册、行政审批和信用修复。河北省承德市实施“信用承诺+视频勘验”新模式,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山西省朔州市对不触及质量和安全底线等的“四新”经营主体推行“沙箱”监管模式,“入箱”企业现场检查率低于1%。积极进行信用修复,移出经营异常名录100多万户、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状态290多万户。黑龙江省绥化市采用“线上+线下”双向受理模式,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为“即刻办理”。

  各地探索建立信用与退税减税减费、信用贷款等各类金融扶持政策的关联机制,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使用价值。贵州省累计享受退税减税减费24.19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55万户。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探索“信用积分+平台赋能+路径重塑”线上融资服务新模式,为3195家小微主体完成融资贷款57.5亿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