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如何,是影响市场主体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形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建设水平,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整体水平逐步提升。此次梳理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各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案例,为各地提供良好的经验样板。

  创新清理隐性审批 规避体外循环

  —库伦旗创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新模式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三步走,建构“全流程检测”审批服务功能。紧盯项目报建过程关键节点,研究构建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实现“共建共享”,全流程检测相关审批部门流程进度。一是编制审批事项。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11个部门33个审批事项,从前期手续立项到施工许可,将各审批手续顺序、互为前置等要素逻辑编制成型。二是配置平台功能。新申报项目依托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平台,可全流程监测各审批部门在项目审批流程各环节的进展情况,从受理到审批办结,根据审批进度,采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提醒、督促、警报。承诺时限内办结显示绿色、剩余2日显示黄色、期限截止当天显示红色等。其中涉及第三方出具各类报告及公示公告时间等不计入审批时限内。三是实现项目信息互通共享。不再让项目方重复提交相关信息,各审批部门实时跟进审批进度,提前介入、提前对接,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在不同阶段,督促相关手续同时组件,及时修改

  (二)全方位透明审批,多主体监督,清理隐性审批。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能够实现政府部门端口、市场主体端双透明。全方位透明审批,时间透明审批人透明流程透明。多主体多端口多渠道可视可看可见,不同主体能够及时关注审批内容。真正实现清理隐性审批,规避体外循环问题。

  (三)办事审批三级预警功能,提升审批质效。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建立绿、黄、红三级审批预警功能。可全流程监测各审批部门在项目审批流程各环节的进展情况,从受理到审批办结,根据审批进度,采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提醒、督促、警报。承诺时限内办结显示绿色、剩余2日显示黄色,并自动向部门以及审批人发布短信提示、期限截止当天显示红色,系统将再次向审批人与审批部门发送预警提示短信。如进入红色预警期,超过时限则自动审批通过。

  二、主要工作成效

  在信息平台创建之前,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审批领域多、耗时长、进度慢,各审批部门跟踪、跟进不够及时等情况严重影响企业项目开工时效,通过本平台取得诸多成效。

  (一)动态呈现,实时跟进,让审批的主体“快捷”起来。各审批部门通过工程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可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也能通过系统预警及时跟进,实现动态监管,通过打通信息共享流转渠道,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数据汇集,强化风险预警线索、信用评价信息、投诉举报等数据分析,为跨部门综合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image.png

  (注:该平台的前端平台可面向办事群众、企业展示其办理项目的审批流程及审批进度,绿色为按时限审批完成,黄色为正在审批环节,红色为超时审批)

  (二)公开透明,提前介入,让审批的对象“放心”起来。重点为项目方提供便利,在项目方以游客身份登录系统后,可实时查看项目审批进展情况,保证了审批过程的公开透明,各审批部门获得信息提醒后可提前介入对接项目企业,一次性告知各方面注意事项,提供帮代办精细化服务。

  (三)技术驱动,打破壁垒,让审批的周期“缩短”起来。全面量化项目审批用时,实现各审批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审批周期,满足企业对项目快速、准确、省时、便捷落地的深切需求。项目审批手续全部办结后,针对每个项目可形成“审批周期图”,统计从项目立项申请到施工许可办结审批时间、统计项目审批周期总用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研判,提供全天候、实时化审批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image.png

  (注:该平台的后台已为各审批部门开通账号,审批完成的环节各部门登录该后台更新审批状态,前端平台会为群众、企业实时更新审批状态。)

  三、典型案例

  库伦旗天骄时代棚户区改造项目三期(书香芸筑)项目目前已办理完成施工许可证,在库伦旗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共享辅助平台通过个部门审批已更新至施工许可证办结完成状态,同时前端平台也已显示至对应状态。

image.png

  (注:在通辽市工改平台已为该项目发放施工许可证。)

image.png

  (注:库伦旗自建系统后台端完成该项目施工许可阶段审核)

image.png

  (注:库伦旗自建系统平台前端绿色显示完成前三个阶段的事项审批)

  全市首创!库伦旗“8分钟法律服务圈”将法律服务送到企业群众“家门口”

  一、创新类型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米”。库伦旗司法局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探索“旗-镇-村”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特殊群体-普通大众-中小微企业”一体包揽的服务机制,首创8分钟法律服务圈”并实现“8分钟法律服务圈”全覆盖,让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二、实施背景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随着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法律服务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出总体部署。

  三、主要做法

  1.实施“旗-镇-村”三级联动,夯实“8分钟法律服务圈”,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

  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方便群众就近寻“法”,库伦旗司法局积极延伸法律服务触角,建立“旗-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完善“1+9+202”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8分钟法律服务圈”全覆盖,即以8分钟为时间界限,群众、企业只需花上8分钟的时间,即可获得法律事务相关问题的解答或流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群众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 ,切实将法律服务阵地建设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

  2.织好线上“法律顾问”+线下“法律保姆”两张网,提供24小时全天候、双语法律服务供给,打破服务群众、企业时间壁垒

  为让公共法律服务更贴心更便捷,库伦旗司法局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模式,线上打造“三通一网”蒙汉双语“法律顾问”。“三通”:开通“直播间普法答疑”栏目。该栏目每周开展一次,依托专业律师的快手、抖音账号以直播方式进行,直播中,专业律师以蒙汉双语的方式解读热点、常见点等法律知识,使群众无偿享受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开通《法律人会客厅》栏目。该栏目每月开展一次,依托“腾讯会议”线上平台,每一期会邀请通辽市或其他地区优秀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我旗法律工作者进行案例讲解、分析、交流、研讨,通过视频连线及时沟通解决日常法律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开通《荞乡普法课堂》栏目。该栏目每半月发布一期,邀请本地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以录制视频的的方式,对日常法律法规以及百姓身边关注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库伦旗司法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发布,在全社会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一网”:编制网络受理机制网,依托全市“人民律师为人民 服务群众进基层”活动,制发《库伦旗司法局关于印发<“人民律师为人民 服务群众进基层”活动方案>的通知》,建立“公益法律服务联系点”微信群,每个乡镇将包联律师、司法所人员及嘎查村(居)书记纳入微信群,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使村民有法律需求时,可以及时获得受理和解答。

  线下做好群众的“法律保姆”。坚持多措并举,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新渠道,通过成立“荞乡法律服务团”、培育“法律明白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配备嘎查村(居)法律顾问等措施,进一步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基础。

  3.“特殊群体-普通群众-中小微企业”一体包揽,打开法律服务群众、企业新格局

  为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护航群众、企业合法权益,提升库伦旗法治化营商环境,库伦旗司法局将“特殊群体-普通群众-中小微企业”一体包揽,全部纳入服务范围。

  特殊群体“法律保姆”上门帮办代办。通过“三步走”,找准特殊群体需求点。一是拓宽法律援助平台。在妇联、团委、教体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劳动仲裁等部门设法律援助工作站,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架起便民桥梁,推动值班律师、法律工作者,更多参与法律咨询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二是简化法律援助流程。压缩法律援助审批时限,从法定办结时限7日压缩至承诺办结时限1日,实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律师,同时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实行告知承诺制,无需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为残疾人、留守儿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群体,开展24小时预约上门服务,随时实地接受群众的咨询,实现法律援助服务“零距离”。

  普通群众“法律保姆”提供家门口服务。通过“三举措”,加大普通群众覆盖面。一是扩大法律服务知晓率。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库伦旗公共法律服务模式,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切实提升我旗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影响力。二是吸收法律服务人才。将我旗29名执业律师、6名法律援助律师、16名公职律师、72名法律服务志愿者、3名公证员、967名“法律明白人”全部纳入服务团,统筹分配管理,为全旗15万人提供便捷法律服务。三是提升法律服务水平。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法律服务人员的法治素养,为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

  中小微企业“法律保姆”实施送法上门。通过“三助力”,保障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联合旗委政法委、旗委统战部、旗工商联等部门建立联合帮扶机制,摸清辖区内中小微企业数量、基本信息,通过定期联系、会商研判、协调联动等方式,凝聚服务企业合力,同时,定期组织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问诊把脉”。二是助力企业职工依法维权。通过深入企业开展专题座谈,面对面的解答职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助力企业提升法治管理水平。通过“法治体检”对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挽回企业损失,对企业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及时提出,让企业健康有序生产经营。

  四、取得成效

  全市首创“8分钟法律服务圈” ,实现时间、地域、人员全覆盖。今年自“8分钟法律服务圈” 运行以来,线上:开展法律服务125次,其中解答法律咨询54次,线上栏目开展16期,法律热线接听59次,夜间受理咨询12次。

  线下:办理援助案件65起,上门服务12次,其中刑事辩护33件、民事代理32件、涉及农民工劳务纠纷20件、涉及未成年人6件,收到锦旗4面。中心及站点受理法律咨询178件,解答法律问题229件,代写法律文书45份,开展法治讲座16期,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调查问卷1000余份、“荞乡法律服务团便民联系卡”2000余张、普法宣传300余场。“法治体检”10次,帮助20余家企业防范化解矛盾。参与信访接待17次,化解疑难案件2件,调解案件186件、办理公证149件。为202个嘎查村(居)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五、典型案例

  “打个电话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的法律服务是真方便了。不用跑远路,政府搞得这个8分钟法律服务圈太好了”库伦旗库伦镇道老都嘎查居民金某近日点赞的好事,是法律援助中心推出的“上门服务”项目。这是库伦旗司法局优化法律服务举措的其中一项。

  2023年5月18日,库伦旗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库伦镇宝某送来的锦旗,以此来表达当事人内心的感谢。2023年4月,受援人宝某因所在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事宜,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维权,通过村部里的宣传单,得知库伦旗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帮助解决法律上的难题,于是带着疑问,五分钟来到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律师在详细了解案情并确定符合法律援助的受理条件后,立即开启维权“绿色通道”,当日受理,当日审批,第一时间指派援助律师承办此案。宝某表示以前维权都跑很远的路,现在自己就不到8分钟的路程就有援助中心,律师还很专业。

  援助律师接手案件后,通过调查取证和查阅相关法律资料了解了案件争议的焦点,发现宝某所在公司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与宝某解除劳动合同。为了维护宝某的合法权益,指派律师将仲裁申请递交库伦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调解、庭审等程序,5月,该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书,裁决该公司向宝某支付经济补偿金。此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通过“8分钟法律服务圈’,群众、企业法律服务更加便利了,就可以减少群众、企业的时间和出行成本,随着我们对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探索,我们将不断完善和细化法律服务模式,做优做实“8分钟法律服务圈”。

  库伦旗党建网格化与12345热线有机融合实现接诉即办

  一、背景情况

  为着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区首创智慧党建平台基层诉求上传功能与“12345”热线办理体系相对接融合,建立网格化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形成旗镇村三级联动接诉即办的快速响应机制,全力做好群众咨询类、投诉类受理与转办,提升热线平台智能化水平和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全面提高群众诉求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将问题纾解、消化在旗本级,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从源头减少12345平台诉求数量,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平台优势互补,做到接诉即办,提升“响应率”。建立“1+1+9+N”网格化调度体系,“1”是指智慧党建平台中心;“1”是网格化治理指挥调度中心;“9”是8个苏木乡镇和1个社区服务中心;“N”是全旗各嘎查村、社区。以党建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库伦云党建平台、库伦云党建视频号为延伸的党建信息化体系,将旗镇村三级基层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各基层网格统一调度管理系统与网格化治理调度中心通过信息交互技术,形成自下而上涵盖73个旗属委办局、9个乡镇苏木街道、201个嘎查村(社区)、3个旗属企业的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集中管理的三级联动处置矛盾化解、政策解答、投诉举报受理的网格化调度机制体系。用党建平台问题反馈自下而上的主动收集的功能弥补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自上而下被动受理派单的反应滞后性,提前介入、主动化解做到接诉即办,提升“响应率”,同时,通过系统对接,做到问题反馈可视化、办理过程可追溯、问题超期可预警,问题办结可留痕。

  二是人员优势互补,做到准确研判,提升“解决率”。对村镇两级无法解决事项,需要旗级各职能部门推动解决的,按照旗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派单办法,准确研判事权归属,精准派单责任到人。同时,对确需实地办理解决或者语种沟通障碍的党建网格员做好“领路人”“翻译官”,省去与镇级部门协调沟通和路途往的环节,直达现场、直面问题、直面当事人,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做到近准研判不误派,精准对接不误工。

  三是机制优势互补,做到常抓不懈,提升“满意率”。以党建综合考评考核机制为抓手,按照《嘎查村党组织和党员“双先”指数考评实施方案》考评结果和通报结果应用为手段,倒逼网格员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织密“排查、调处、保障”的三张网,提升问题化解满意率。同时,在反映事项事权研判、事项办理、办结方面,按照12345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热线考评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三单一函闭环管理机制高效推动执行,做到15分钟内受理、12小时内办结咨询类诉求、24小时内办结即办类服务诉求、12小时内上报代办类服务诉求。将两个平台运用机制形成互为补充、互为犄角的高效处置、协同办理一体化模式,切实提升问题反馈速率、问题办结效率。

  三、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网格化治理指挥调度中心共处理事项1405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老百姓的诉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真正把问题纾解、消化在旗本级,消减了企业、群众向区、市两级12345热线反映诉求数量,减轻了12345热线运行压力,形成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定期研判分析,以旗镇两级同类问题(如:耕地确权、集体土地租赁承包、地邻纠纷)化解和解决事项,向12545平台反映数量明显减少。

  四、典型案例

  六家子镇塔斯海村村民孟范英通过智慧党建云平台微信小程序反映,她家土地比应分土地少了两米,能帮忙解决吗?村级网格员接到群众诉求后,村两委第一时间到现场实地调查,因缺少专业设备无法精准测量,随即将此件反映到镇级网格员,镇党委政府接到此件后高度重视,安排国土所工作人员带着专业GPS设备到塔斯海村进行实地测量,测量后孟范英家土地和确权土地相符,孟范英对测量结果表示认可,诉求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