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为进一步发挥示范效应,总结推广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发改”特推出《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亲清在线”无感智慧审批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杭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杭州市全面升级“亲清在线”数字化平台,按照全程在线、流程再造、数据协同的建设理念,围绕企业办事全生命周期,以“一键直达”为导向、“一件事”联办为标准,引入信用承诺机制,构建“1+10+2”应用场景,实现了政策兑付“一键到账”、许可事项“一键审批”、企业诉求“一键直达”、政企交流“一窗对话”、绩效评价“多维量化”,为企业提供全生态、全链条的线上政务服务,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流程再造

  在线打破部门职能边框,以企业视角重塑业务流程,推动“一件事”全流程“零跑次”办结,并在审批规则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自动判别、智慧审批。政企交互全程在线完成,实现由线上服务替代窗口坐班。

  集成贯通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记,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联结50多个中央、省、市职能部门,协同372个数据接口,市、区县、镇街三级共用,实现了平台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

  赋能基层

  建设市、区县(市)、镇街(园区)三级“亲清”驾驶舱体系,在确保企业信息和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IRS推送企业画像和服务数据直达各区县基层治理“141”工作台,为街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加强企业服务、招商引资、政策研究、风险防范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碎片化管理向整体智治提档升级。

  制度创新

  先后出台《杭州亲清在线平台建设指南》《惠企数字平台应用规范(地方性标准)》《关于建立“亲清在线”平台“亲清D小二”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亲清D小二”日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推动改革向制度层面深化。

  二、“执行合同”一件事集成改革

  桐庐县人民法院

  桐庐法院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以“线上数字化改革+线下专业化法庭”模式,推进“执行合同”一件事集成改革。2021年以来,买卖合同收案数同比下降15.33%;申请立案到案款发放的时间缩短至89.44天,降幅37.92%,比全省平均值快28.52天,当事人诉讼成本下降31.20%;自动履行率67.46%,当事人满意率99.90%。

  秉持“集约化”理念,以流程重塑提升审判质效

  针对法院阶段买卖合同案件办理各项事务“切香肠”式分段管理模式,以“一件事”理念为导向进行流程再造。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集中管辖全县范围内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围绕引调、立案、审理、执行、服务等五端47个节点,通过加强节点管理、优化流程衔接、压缩办理用时,形成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全链条”式闭环管理。2021年,科技城法庭案件平均办理天数24.32天,当庭宣判率80.93%,服判息诉率95.29%,改发瑕疵率和执行案访比均为0。

  秉持“专业化”理念,以资源整合推进纠纷治理

  联合县工商联、人行桐庐县支行、县司法局等单位,在科技城法庭内成立涉企商事纠纷联调中心,以专业力量、行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在鉴定评估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集成应用于“执行合同”一件事,鉴定评估平均耗时缩短50天,耗费降低近90%。对接“浙江解纷码”、审理、执行等11个系统,归集100余项数据,形成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撰写的涉快递业纠纷、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工业用地司法处置等多篇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理论支撑、数据支撑。

  秉持“数字化”理念,以数智赋能优化营商环境

  聚焦“执行合同”一件事,以平台化、无纸化、智能化为手段,通过流程智管、案件智审、服务智达,实现流程更优、耗时更短、耗费更少、协同更畅、效能更高,构建“1335”整体智治体系。打造“执行合同”数字驾驶舱,建设“执行合同”指数模型、精品案例库、满意度调查库等子模块,实现案件态势、行业风险、区域预警等一屏展示、一屏分析。迭代升级“数智法庭”2.0版,形成集办案办公、交流互动、数据研判、决策分析、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法庭。

  三、“企明星”政策治理集成数字化改革

  嘉兴市南湖区政务数据局

  2021年,嘉兴市南湖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政策治理缺乏统一标准、政府资源与企业需求结构性错配等改革需求,率先实施涉企政策数字化改革,创新打造“企明星”政策治理集成应用,再造涉企政策治理和服务全流程,努力打造政策治理浙江样板。

  创建“两库一台”底层架构,在大数据碰撞中生成政企互动新范式

  一是拆解政策画像库,将涉企政策标准化拆解至可机读的最小政策单元,实现将政策语言标准化为机读语言。二是构建企业镜像库,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智能采集企业重点数据,聚合成企业全景式数字化镜像。三是创建推演驱动台,对两库数据进行双向碰撞,实现精准匹配,提供政策评估、监督等数据模型支撑。目前已将全区有效期内涉企政策拆解为1099个可机读条目,汇集涉企数据128类19亿条,为全区所有市场主体建立企业镜像。

  再造涉企政策“五个阶段”,在全流程闭环中形成政策治理新标准

  制定阶段,从政策源头出发,企业“云上参与”,运用“政策沙盘”对拟出台政策进行模拟预演,预估政策效果,推动科学决策。发布阶段,将拆解后的标准政策条目与企业“智能匹配”,精准推送企业。执行阶段,融合“企业码”政策兑付公共组件,优化审批流程,通过表单自动填充、证照自动获取、数据自动比对推进“智能审批”。监督阶段,对政策申兑全程监督、即时预警,推动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数字化审计。评估阶段,对比政策受益与非受益组的成长性数据,量化绩效评估,推进政策立改废释。推动政策语言体系、治理流程标准化,建立数字化政策治理等理论制度。

  集成企业培育“八大模块”,在跨部门服务协同中再造惠企服务新机制

  “两库一台”联动20余个涉企部门,集成50余套涉企应用,形成办事集成、政策服务、投资导航、企业培育、资讯服务、政企沟通、第三方服务、红色服务等一站式全周期服务体系,推进政企互动由点对点沟通转向数据对数据碰撞精准匹配、惠企服务由供给驱动转向供给需求的双向变革。

  四、“破产智审”数字化集成改革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瑞安市人民法院

  杭州中院、瑞安法院联合开发智能化审判系统,破除现有破产案件管理系统基本功能供给不足、整体智能化水平较低、对外“多跨协同”功能缺失三大难点堵点。2021年,全省法院共导入“破产智审”系统案件5208件,债权人通过新系统申报债权962人次,管理人利用新系统办理各项业务2.7万项,法官审批1.4万次,极大地便利了法院与管理人之间的工作衔接,降低了当事人参与破产程序的成本,再造破产案件办理新模式。

  构建多角色共建共享信息体系,实现破产案件协同推进

  破产案件既有程序性事务又有实体性事务,涉及多方主体。通过设置法官端、管理人端、当事人端、协助执行单位端四个子模块,从债权申报开始,自动收集相关数据,实现共享,避免重复录入。引入大数据管理理念,提供包括“营商环境”指标在内的丰富的办案质效数据分析功能,为法院、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构建全流程业务办理体系,量身打造破产案件管理系统

  全面覆盖破产案件立案、分案、办理、查询、统计和电子卷宗生成等案件流程,并涵盖破产清算、和解、重整三个不同子程序,实现案件办理进度节点化可视化,实现承办法官对管理人履职进行全程监督,并对案件资金账户设置转账额度,对管理人在发起财产分配过程中的大额资金、异常支出资金进行实时监管。

  构建多应用移动办公体系,打破限制高效办理

  通过桌面网页版、移动APP版的“双通道”运行模式,相关主体可以随时随地跟进案件,便捷开展沟通、资料上传、审核批复等事项。新系统开发的线上债权人会议集成了实时直播对话、庭审视频录像、网络投票表决等功能,实现债权人参与破产案件审判“一次不用跑”。摒弃传统纸质材料线下邮寄方式,转向案卷材料线上流转的途径,安全摆渡内外网数据,打造破产案件绿色办理。

  五、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一网通”集成改革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

  杭州市以“1+N+X”为改革核心,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商事登记“准入准营一网通”平台建设,系统性破解“开办企业”、“注销企业”、“证照分离”等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打通证照关联壁垒,形成了“一站式、全链条、一网通办、闭环管理、放管结合”的证照集成数字化办理平台。

  一网尽揽全周期,高效办成“一件事

  加强系统支撑和数据集成,全量打通市级及以下“证照分离”备案许可事项和业务系统,涵盖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实现证照联办、证照并销,目前纳入许可事项涉及审批部门26个,覆盖市及市以下涉企备案许可事项111个,可满足九成以上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需求。通过事项的自由点选、随意组合,实现办事“私人定制”、企业意思自治。建立证照目录,根据经营范围标准化和变更登记事项类型,精准引导、减少步骤,智能选择办事场景应用,实现智能告知引导,提升办事效率。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收到“证照集成”办理申请1.3万件,办理11.6万件,为10.9万户企业提供“一网申请、集成办理”的准入准营便捷服务。

  数据协同促便利,流程再造提效能

  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多跨协同,以信息互联互通、互认共享的方式实现材料和数据的共享采集,最大限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次。备案事项做到“无纸质申请材料,无纸质办结凭证”。通过电子证照调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许可证的核发应用,最大程度上实现零见面审批。

  多维创新控风险,宽严相济智慧管

  全国首创建设商事登记委托代理信息管理子系统,形成了对中介机构人员的全方位数字化监管、服务和引导,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社会监督的立体化共治发展新局面。对业务办理期限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从受理到办结的全业务流程数据闭环,建立网上信息推送、接收、反馈的工作机制,对各部门业务办理时限进行实时监测,公开业务进度,强化公众监督。

  六、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改革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

  宁波作为国家两轮简易注销改革和省注销便利化改革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搭建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形成“普通注销简化办、特殊注销灵活办、非正常户注销强制办、证照注销联合办”的注销新模式,有效破解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改革后,普通注销申请材料简化超80%,办理时间提速近50%;简易注销申请材料简化超90%,办理时间提速近80%。同时实现了企业注销“零成本”。

  推进企业注销全程网办

  企业只需登录注销服务平台,即可办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力社保、商务、海关、人民银行等7个部门注销手续,实现注销业务“网上办”。平台同时提供注销信息自助预检、注销方式智能匹配、注销进度实时跟踪等服务,实现“一网尽知”。

  推进企业注销简办易办

  推进企业注销简材料、优流程、减时间、降成本。普通注销材料简化至5份,简易注销材料简化至2份。办事流程由多部门“串联”办理改为“并联”,环节压减至1个。除公告期外,全部事项要求即时办理,简易注销公告期缩减至20天。将报纸公告调整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实现企业注销“零成本”。

  推进特殊注销灵活办理

  对因特殊情况形成“死结”的注销企业,依法灵活办理。针对股东已注销的企业,允许股东上级主管单位或其合法继受主体申请办理;注销时营业执照遗失,同时公章遗失,经说明,相关申请材料可不盖章,避免补章又得先补照的“死循环”。

  推进非正常户强制注销

  对认定为“失信户”“僵尸户”“空壳社”等非正常市场主体,推行依法依职权强制注销试点,解决非正常主体“注销难”问题。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强制注销机制有效执行。

  推进证照注销联合办理

  进一步探索企业注销证照联办, 变“企业围着部门转”为“部门围着企业跑”,实现证照注销“一网通办”。宁波全市已实现“1+13”证照联合注销,江北区试点实现“1+27”证照联合注销。

  七、基于区块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新模式

  杭州市知识产权局

  杭州以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试点为契机,以省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为基础,聚焦解决企业数据来源、权属价值、数据存证、质押流程等问题,确定数据存证流程规范,探索出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有效路径,为数据资产实现价值转化提供先行经验。2021年9月,杭州发出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证书,开展全国首批基于区块链存证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业务,2家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质押贷款600万元。

  制定数据规范,避敏感宜公开

  为有效避免数据涉密性、敏感性而无法公开的困境,创新制定数据规范“三原则”:即知情同意原则、敏感数据排除原则、数据质量保证原则,使数据资产宜公开同时又符合质押的要求。

  搭建数据平台,确权属保安全

  一是搭建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参与搭建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数据存储在联盟链上,接入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杭州互联网公证处、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单位,所有存证内容自上链起即通过印刻链同步到省市场监管局、互联网法院等机构单位,对数据存证内容多方机构达成存证共识,解决数据公信力问题。

  二是搭建数据安全存储平台。通过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设立的数据安全存储平台,发生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时,企业将自行脱敏后的数据存放到数据安全储存平台进行数据资产加密托管储存,平台利用数据资产对应的唯一哈希指纹在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存证平台进行抵押数据验证,包括数据内容是否存证、数据归属是否统一、数据内容是否篡改等事项。

  建立质押路径,辨真伪放贷款

  一是数据存证。生产数据的企业签订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承诺书,将其源数据或非源数据脱敏处理后上传至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进行存证。

  二是证书出具。企业将相关数据上传至数据安全存储平台并对存储的数据在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存证平台进行数据验证,验证通过后由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颁发《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存证平台数据资产存证证书》,作为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准官方认可证书。

  三是数据质押。金融机构对企业数据知识产权进行有效评估,与企业签订质押协议,授信贷款。

  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制度创新

  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义乌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部门多跨协同,高标准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攻克在工作理念、技术、基础、便利度、政策支撑等方面的难点、堵点和障碍,打造智慧不动产登记新场景。

  申请零材料

  不断打通部门内外部信息共享渠道,着力形成部门间共享资料清单,扩大共享数据覆盖面,登记“零材料”申报率从改革前的6.9%提升到95.6%。如登记申请表、询问记录、二手房交易合同和不动产抵押登记合同信息表等材料,采用在线填报、电子签名(章)方式直接形成电子文书。申请人身份证明、一手房买卖合同和完税信息等,通过在线平台实时从相关部门共享获取。涉及不动产登记信息的,通过系统自动从登记数据库和权调数据库获取。

  登记零跑腿

  “义乌市不动产登记在线服务平台”上线以来,群众在外地、家中、交易中介买卖房屋和银行贷款时均可随时随地申请不动产登记。在不动产转移登记后的“水、电、气、有线电视、户籍、公积金支取”等办理事项,也无需再跑相关窗口,实现了多部门协同联动。

  办事更高效

  改革后义乌市网上办件平均办结时间为1.22小时,相对于原先的1-5个工作日大幅缩减。窗口人员由原来的日均1500人次减少到日均350人次,减少比例达76.7%。

  服务更便捷

  在满足群众远程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同时,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我市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有机结合,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关联业务的流程融合,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多点辐射”的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办理登记业务更便捷。办事群众可在公证处办理涉及不动产买卖、抵押贷款、夫妻财产约定、离婚析产等公证事项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在房产中介设立的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登记申请和证书自助打印等服务;公积金贷款和抵押登记集成办理;办事群众可直接在金融机构申请抵押登记业务延伸服务;办案人员可在法院就地办理被执行人不动产查询、查封、解封、司法拍卖一件事等业务,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

  九、不动产司法拍卖“一件事”集成改革

  桐乡市人民法院

  2021年桐乡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为契机,聚焦不动产司法拍卖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依托“执行一件事”平台,借鉴诸暨等地不动产司法拍卖联审联办机制,串联起自然资源、税务、住建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平台,增设专窗,优化流程,开展不动产司法拍卖“一件事”改革,实现全流程“一键联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链服务”,有效提高不动产司法处置效率,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通过不动产司法拍卖“一件事”改革,该院已提交拍卖125宗,发起不动产司法拍卖部门联审409件,累计拍卖成交119宗,不动产司法拍卖成交率96.75%,拍卖成交金额2.20余亿元,平均溢价率24.52%,节约佣金614万余元。

  减流程,拍卖前“一键联审”

  建立由法院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协作部门配合联审机制,实现执行信息跨部门实时共享。法院处置不动产前,按需在“一件事”模块中向多个主管部门一键发起信息调查,相关部门按期完成核查并反馈。经联审,拟处置不动产存在限拍、瑕疵等情形的,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责任,限时解决。

  减环节,联审后“一次告知”

  在竞买公告中详细披露标的物权属性质、权利负担、使用权限等信息。对于存在补缴土地出让金、土地政策限制、行业准入限制、入园条件限制、环境保护限制等情形,作出醒目标示,充分保障竞买人的知情权,有效解决财产调查、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悔拍、撤拍等问题。

  减时间,拍卖后“一窗办结”

  针对拍卖成交后过户难问题,法院协调税务、财产登记等部门,在公共服务中心增设“司法拍卖不动产转移登记专窗”,提供集成司法处置、税款缴纳、转移登记的“一站式”服务。买受人仅需到专窗办理登记综合受理业务,就可以通过现场或邮寄方式获得办妥的权属证书,案均办理时间由原来的两周以上缩短至最快一小时。

  十、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图数字化改革

  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般需要各方主体完成大量的手工竣工图纸变更编制、签章确认、出图、扫描等工作,不仅给企业增加了大量人工、时间和费用成本,还容易产生人为差错和疏漏。舟山市聚焦竣工图手工编制整理繁琐、竣工验收阶段竣工图二次录入、竣工图真实有效性确认难、竣工图归档后共享不便利等问题,利用施工图联审系统,采取“一套图纸全程利用”,率先开发建成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打通工程审批服务全程数字化“最后一公里”。

  依托信息化手段,精心设计再造流程

  通过再造竣工图管理流程、变更流程以及生成流程,企业可在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中直接编制竣工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的,设计或施工单位可在系统中进行实时更改。工程竣工验收前,由建设单位在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发起竣工图归集申请,经竣工图编制人、现场监理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线上确认,系统批量生成电子竣工图章,为企业省去线下大量手工画图、签名、出图等繁琐环节。

  整合数据资源,提升服务监管能力

  系统自动获取审图合格的施工图,同时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竣工验收阶段申报时自动推送电子化竣工图,实现图纸一次申报、在线编制、全程应用。建立竣工图电子化文件数据中心,将工程设计、图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均纳入系统中,实现“一个系统”全程监管。同时把全套竣工图归档至数据库中,为企业和政府相关主体提供竣工图调档服务,为工程建设项目事后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达到工程建设项目图纸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效果,实现“一套图纸”全程利用。

  破解关键难点,增强企业获得感

  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推进,打通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竣工图编制质量和效率,减轻了企业人工、时间和费用成本。截至2021年12月,在全市运用该系统的154个项目中,企业效率至少提升74.5%,为企业节约图纸打印扫描等费用880余万元。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