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近年来,我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主线,持续优化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科研动力,不断提升全省创新创业活力。
加大科技政策供给,优化科技创新氛围。近年来,青海省陆续出台了11项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从科技项目到人才评价等较为完善的全省科技领域“放管服”政策体系,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针对青海省科技工作的实际,在申报和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改变了过去简单将职称、人才称号等作为门槛的情况,2020-2021年重点研发计划中负责人不具备高级职称而获批的项目共有12项。同时,简化科研项目经费和过程管理,下放科研项目部分过程管理权限,近3年已有超过400项原来需提交科技厅审批的项目变更事项下放给承担单位审批执行。对于基础研究、软科学、自然科学基金不再组织专家进行财务验收,其他类别科技计划项目,将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合并为期末一次性综合验收。通过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地,大幅减轻了科研人员工作负担。
创新项目组织形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青海省针对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设立科技应急专项,选取技术优势单位开放立项“绿色通道”,启动实施7个疫情应急攻关项目,开展应急项目经费管理“包干制”试点,为青海省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助力。此外,为解决青海省重点产业发展长期“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采用“揭榜挂帅制”组织实施“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揭榜单位和实施方案,已有广东、山东和俄罗斯等国内外8家意向单位与发榜单位进行了对接。
提高奖补激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深入贯彻“投资于人”战略,持续强化对青海省科研人才的奖补激励政策。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间接费用比重提高到30%,高出国家规定最高比例10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青海省科研人员绩效激励力度。项目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对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开支劳务费。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首先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等人员的奖励,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用于奖励科研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70%,高出国家最低标准20个百分点。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