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暑假之际,教育界出了一个新闻人物“杨不管”。
“杨不管”一名的来由是,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两学生在课堂上打架,一学生由此意外死亡,地理课老师杨经贵劝阻不力,因而被网民冠以这个头衔。
据称,在当地政府等部门牵头下,相关各方达成调解协议。事件当事人之一、被网民称为“杨不管”的吴店中学教师杨经贵已调离教学岗位,并向死亡学生家属赔偿10万元人民币,同时被处以行政记大过。
此事为何引起热议,焦点就在“不管”二字。
相关部门的调查认为,杨经贵有三条错误:一是没能维持教学秩序和严肃课堂纪律;二是在课堂上学生发生争打时,没有及时有效制止;三是在学生突然晕倒后,没有送其到医院救治,在爱护和关心学生方面失职。
在职不管事,在位不作为。现实生活中,这种职场上对职责麻木不仁,遇事能推则推的现象并不少见,笔者就曾多次经历。有次邻里纠纷想请某机关调解,一位工作人员问:动手了没有?打破头流了血没有?没有的话就不要找我们,这里不管这种小事。几句话就把人噎得再也开不了口。的确,机关的工作是忙,要处理的事也多,殊不知,很多的流血事件就是因为小纠纷而起。你说,学生争座位是很小的事,但劝阻不力,处置不当,就出了大问题。这很值得认真思索。
有人会说,杨经贵吃亏就在于这个学生死了,如果……这也言之有理,很多人认为,我的偶然失职,我的一次不作为,如果没有一定后果,谁能奈我何?眼下,有两则消息很引人注目:在北京,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8万份问卷下发民众。在上海,中共上海市纪委、市组织部等发出通知,要求将职代会民主评议结果作为对该市有关单位领导奖惩的依据之一,领导人员“称职票”低于60%可能被撤职。
是的,你的一次失职或不作为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许多次之后呢?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是面向公众的,那么公众的口碑是你所能忽略的吗?且不说“千夫所指”,贵州瓮安县等地发生恶性群体事件,一些人丢了“乌纱帽”,一大原因便是长期以来漠视民意,招致民怨。
“杨不管”风波大概是暂告一段落了,但如何对付失职或不作为,如何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心,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而将民意调查、民主监督等纳入考核工作与职务任免,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