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证券业信息化的进程,可以说是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一跃步。证券业信息化的历史,是朝着无纸化和无形化不断迈进的历史。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到交易自动撮合、证券无纸化,乃至交易席位无形化的历程。原始的行情显示板不见了,换成了先进的显示大屏;落后的认购方式丢弃了,改成了方便的“快进快出”;股民为交易而排起的“长龙”消失了,变成了电话委托、网上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证券行业信息化的成果。

  券商间的竞争压力、政府的积极鼓动和IT厂商的大力炒作,使得证券业信息化的大势已不可逆转,也是全球证券业的大趋势。2008年证券行业信息化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从规模型增长转化为追求网络化的层次型增长。随着证券经纪行业利润率下降,证券业信息化投入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证券业和相关厂商一次洗牌的机会,从中胜出者将会有良好的前景。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券商机构,他们都对信息化建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从中也能窥探出证券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

  误区一:信息化意味着大手笔投入

  证券公司存在政策性壁垒,加之近些年国内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行业回报率较高,很多小券商吸引外界资本增加注册资本。在多数人眼里,证券交易大集中属超豪华工程,几千万元投下去才能划出条底线。而有关某大券商“用1个亿做大集中打水漂”的途说,竟然吓退了一批跃跃欲试的大券商。至于实力有限的中小券商,似乎信息化建设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中国偏远贫困的宁夏银川市,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证券公司,只花400万元便建立了一套总部级的大集中系统,并于去年年底顺利投入运营。但这款被叫做“大集中”的系统,并非时下受人顶礼膜拜的“大型机+Unix+大型数据库”的模式,而是基于“PC服务器+NT+SQL”的小型系统。凡听说者,大多是先惊诧后怀疑。

  大集中绝非高不可攀,也并非一定要构建耗资千万元的大型系统。大型机固然具有高可靠性,但是购置费用和维护费用也高得吓人。中小券商能赶在黎明时分先行上路,就连大券商都为之一振。如今业内已经有一批中小券商成功地以舢板代替了军舰。尽管他们知道自己走不了太远,但这总比原地待毙要强很多。而且,现在居然有人反过来要对大机的大集中品头论足了。

  误区二:完成了信息化,风险荡然无存了

  由于证券公司业务性质的独特性和所涉及利益关系的广泛性,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正成为各证券公司最大的挑战和隐患。证券电脑应用从其出现就与安全、可靠密不可分。交易所营业部的网络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被“黑客”入侵,后果将不堪设想,交易所行情故障会引起股民不满,造成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营业部网络被“黑客”入侵,巨额资金也将毁于一旦。

  然而,很多证券公司在阶段信息化之后,大多放松对风险意识的警觉,以为风险荡然无存,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证券交易安全可靠始终是券商、股民关注的话题,也是IT厂商在证券业推销产品的根基。应该认识到,任何技术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只有同完善的管理相结合,技术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转。当前证券业的发展很多问题都与内控有关系。有些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虽然有些公司整体上办得不错,或者说绝大多数营业部都是好的。但是有一家营业部失控或出现违规,所造成的罚款或损失就会把整个公司完全拖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