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24日 从2004年起,河南省桐柏县探索“阳光执政”:决定重大问题邀请群众代表参加;社会疑难问题实行公开听证;县领导和上访群众“面对面”…… 

  拆掉“隔心墙” 架设“连心桥” 

  “政府为俺们修路,我举双手欢迎,要是修得俺们不满意,咋办?” 

  “每条路硬化前,政府都要先发公告,征求意见,并推选3至5名代表监督施工。”…… 

  近日,在桐柏县委西小楼会议室,30名群众代表与县领导、电业局负责同志就城区小巷硬化、亮化工程“面对面”交流对话。 

  西小楼会议室,原是县领导开会议事的地方。因为经常邀请群众代表到这里对话,被称为“阳光会客厅”。 

  桐柏是革命老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提速,却出现群众不理解干部,干部不理解群众的现象,很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县领导调研发现,问题的根子还在于党政部门工作不公开、不透明,所以群众“不满意”“不买账”。 

  “拆掉‘隔心墙’,架起‘连心桥’,是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县委书记刘新年说。 

  2004年6月,桐柏县确定了政策规定、人事管理、服务承诺、廉政建设等8项公开内容,要求各级各部门凡运用行政权力办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项,都必须公开。同时,注意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把他们最需要解决、最不满意的事作为公开的重点,电价、水价等80余项内容也应群众要求实行了“点题”公开。 

  联合听证会 群众当主角 

  几年前,桐柏县药材商王志瑞将误买的假沙参转卖,县药监部门认定他卖“假药”,实施了经济处罚。王志瑞认为他的药虽不是沙参,但也不是“假药”,对处罚不服,多次上访。 

  “有理没理摆上桌,大家共同来评说。”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县委政法委召集药剂专家、人大代表、律师、政府官员、群众代表共60多人,就“假药”信访案公开听证。经过一上午的辩论、合议,形成最终的处理意见:当时处罚过重,退还罚金。 

  虽然赔偿要求最终被驳回,但王志瑞觉得“听证会把事摆在桌面上,让老百姓说话,政府办事透明,自己也讨回了公道。” 

  “公开审理案件,其意义超过了案件本身。”县纪委书记常英敏对记者说,“这样做消除了老百姓对纪委的神秘感。搞纪检的人压力大了,必须依法办案、拿出证据才行。” 

  “谁不公开就公开谁。”桐柏县聘请了109名群众代表和投资商为“监督员”,定期组织开展集中视察和调查活动。同时,设置县委书记、县长信箱,接受群众举报或投诉。组织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不定期开展行风评议,评议结果向全县通报,排名后3位的,第一次给予黄牌警告,连续2次排名后3位的,给予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相应组织处理。 

  目前,桐柏已形成县、县直和乡镇层层举行听证会的格局。公开、透明的操作,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 

  “阳光”促和谐 公开增活力 

  “能在全县干部调整中得到提拔重用,我根本没想到。”孙国银去年通过民主测评、群众推荐、组织推荐、考试、现场答辩、差额票决、公开公示等环节,走马上任县供销社主任。 

  一年来,孙国银推进供销社改革,迅速扭亏为盈,他本人也受到商务部表彰。“过去做事,人情想得多,现在只要实干,群众就认你。”孙国银说。 

  像孙国银一样,去年底以来桐柏县近300名干部走上了县直和乡镇领导岗位。买官的梦破了,跑官的路断了,卖官的门封了。关系再多不如考试分数多,条子再硬不如工作实绩硬,个别人说好不如群众公认好。 

  “组织定规则,群众当裁判。”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王世文说,机制一变,选上的人硬气,落选的人服气,干部群众顺气。 

  去年,桐柏县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一家大型制药企业,选址时企业提出要圈占100亩湿地公园。过去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企业压政府,政府没退路,被迫改规划”。政府把规划向社会公布,把问题交给群众讨论,最终企业选址另建。企业反而觉得政府办事有规矩,值得信赖。 

  “公开”的力量,还在于行政效能的大大提高:桐柏县第二批危房改造提前6个月完工,千余农户在严冬来临前搬进新房;计划3年实施的317座便民桥短短1年就完成,结束了山区群众祖祖辈辈“脱鞋过河”的历史。 

  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说,像桐柏县那样,让群众充分感受“阳光执政”,是党政部门密切干群关系的创新探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