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记者并不陌生。早在2003年的岁末冬日,记者以一篇题为“北仑:信息化建设扬帆启航”的报道走进过这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部,陆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万的海港小城。当时的北仑信息化从一张白纸,到建成连通全区包括所有乡镇街道的网络,推出“北仑之窗” 党政门户网站,以及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整整四年过去了,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却也难题频现、瓶颈不断,而这个当年以高起点踏入信息化建设行列的城镇,却又以其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一个个应用成果的成功推出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这同一轮信息化建设大潮中,北仑人究竟凭藉怎样的创新思维和务实行动走在了信息化应用推进的前列?

  2008年1月一个南方罕见的雪天,记者踏上了再访北仑的路程。

  同样的门户网站,别样的信息化力量

  “我始终认为,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与老百姓之间的一个桥梁,是对外的宣传平台、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平台、企业和百姓的服务和办事平台,我们要以网站的深化建设来显示信息化的力量,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

  在窗明几净的北仑区信息中心办公室,外表依然柔弱而思维更加清晰敏捷的季夏主任对北仑之窗”的意义和定位,一如四年前的明晰和准确。她没有提及这四年来“北仑之窗”获得的诸如“市政府系统十佳、省优秀网站第一名、全国县区级优秀门户网站”等一大堆奖项,而是更多地谈起了“北仑之窗”为避免众多政府门户网站所遭遇的信息更新不及时、办事平台“后台”乏力,互动应用跑不动等尴尬处境而进行的努力,谈到了各级领导尤其是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政务信息几乎是每一个政府门户网站必备的首页栏目之一。“北仑之窗” 的“本地要闻”不仅有着平均每天二十几条的更新速度,而且更新时间确定在每天的早上六点,以确保在每天上班的第一时间点开网站,看到的就是当日信息。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久而久之,政府网站特有的信息权威性也在机关和百姓心中日渐增强。百姓只有从“北仑之窗”上得到确认的消息才会确信无疑,部门的信息只有上了“北仑之窗”才会确认已经公开。部门的局长亲自为本地要闻写稿,有关部门的新闻上了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却没有在“北仑之窗”上出现,领导就立即亲自查问原因……这些现象,恐怕不是在一般的政府网站信息栏目所能看到的。

  同样的“区长信箱”,在“北仑之窗”这个平台,来信之多,回复之快,公开之广,都出乎记者的想象。据统计,2007年“区长信箱”一年收到有效来信7000多封。对于这些来信的处理流程,在门户网站的后台管理方案里规定得清清楚楚:由区长信箱受理处及各位分管区长秘书根据来信反映内容转发给各个部门;各部门在规定时间里(咨询建议类信件一般为3个工作日,投诉举报类一般为5个工作日,需多部门协同办理的适当延长)作出解答回复,经区长信箱受理处(部分由分管区长)审阅把关后在网上公开。在公开的网上时间表上,你可以随时查询“什么时间回复的”、“由哪个部门回复,什么人审核回复”、“已经流转到哪一步了”等等内容。

  记者随意点开“区长信箱”的“受理情况”栏,一封反映城郊结合部路段交通问题的来信的处理流程一栏清楚记录:2008年1月18日10点43分受理批转,1月18日11点25分部门答复,1月18日14点38分内容审核,1月18日15点33分对外公开。

  采访中,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敏给了我前一天刚出来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年整个“北仑之窗”的浏览量为1.1亿次,其中“区长信箱”最高,达1600多万次,对整个门户网站访问量的贡献率是15%左右。“区长信箱”做到件件有答复,投诉建议类邮件在规定期限内的办结率超过96%以上。“现在一天的收信量和答复量一般都在20封左右,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通过“区长信箱”来解决问题。完全体现了“透明性,公开性和便捷性。”

  同样的政民互动,在“北仑之窗”“机关效能评价窗口”动了真格。它把全区82个单位、3000余名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岗位、职责全部放到网上,任何一个老百姓可以随时对任何一个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点对点的投诉和表扬。这个平台由信息中心提供技术保障,人事局及各单位负责人员照片、资料的更改,纪委监察局负责查证和处理。如果说,将所有机关工作人员的照片和工作职责在网上亮相,接受公众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已经使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颇有“处处有眼睛、人人都是监督员”之感,那些公布在每个单位下面不时更新的“表扬几条、批评几条”的字眼更是让各个单位负责人倍感压力。

  同样的门户功能,北仑基于自己的实际,采取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做法组建了网站群。他们鼓励各个有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建设自己的网站。到目前为止,全部的部门、乡镇、街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一共是77,并全部链接到了区政府门户网站。此外,54家学校、幼儿园、成人学校和14家医院也都建了网站,还有8家“中国花木网”,“中国羊绒衫网”等经过注册的特色网,也都链接到了政府网上。他们自己出资,自己管理。“北仑之窗”则通过每月出台一个子网站访问量的排行榜;每年一次请有关区领导和有关专家作为评委的北仑区十佳网站评比等措施管好子网站,保证其时时充满维护更新的激情。如今的子网站里有全国优秀的妇联网站;有省优秀的教育网站等,个个你争我赶,以至今年的评比十佳根本不够用了,因为相比之下哪个都没有理由不佳,于是增加了表扬网站15名。

  在这些网站群里,让记者印象颇深的是一家只有30来名员工的“中国羊绒衫网”公司。这位有着几十年传统羊绒衫生产营销经验,却在两三年前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的中年私企老板,以惊人的速度和领悟力感受着信息,认知着信息化,他颇为准确地向记者讲述着他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和网络经济的把握,以及他把他的传统销售移到网上以后销售额逐月提升的欣喜。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激发了他企业转型的这个灵感和信心时,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是“北仑之窗”。他公司的服务器托管在“北仑之窗”;他的网站链接在“北仑之窗”;“北仑之窗”引领他迈出了创业关键的第一步;北仑的信息化氛围更给了他打造中国最大的羊绒衫网络营销中心的信心和希望。

  这就是信息化的力量,这就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力量。无论是服务百姓还是监督政府,“北仑之窗”的深入应用和务求实效,真正展示了信息化的力量。用俞雷区长的话来说,政府门户网站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通过网站,老百姓能便利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通过网站,让老百姓来监督政府的行为;也通过网站,达到对外宣传的目地,并引领着百姓走进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

  同样的信息亭,别样的信息化魅力

  对于信息亭,记者也不陌生。最先关于信息亭的消息好象来自苏州。当时本刊来稿中提到的这个有关信息化应用的新生事物确实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后在了解得知信息亭投入较大,且多数地方后期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最后出现了信息空亭和信息死亭的现象,在群众中出现了不良反映,甚至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形象后,记者也就放弃了对这一典型的追踪。

  那么,今天的北仑信息亭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对于不菲的造价、后期的维护管理、真正的实用有效等这些难题他们如何破解?

  在北仑新碶街道东河路上,记者看到由报刊亭改装而成的信息亭,很像银行的自动取款机。点击首页,可以浏览包括北仑概况、北仑政务、本地要闻及衣食住行各类的信息,区长信箱热点问题解答也呈现其中;可以查询社保、医保、公积金、养老金、交通违章、常用电话等各类信息;拿出自己的银行卡,还可以自助缴费,什么公交IC卡充值、手机话费、自来水资费甚至自考报名费等,都可以在信息亭一手搞定。(待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