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证照分离”改革,上海的消费者能够全球同步购买到国外最新的化妆品。行政审批提速后,企业设立登记手续至多耗时2日。挂牌5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努力打造“放管服”改革的浦东样本。

  “证照分离”受企业认可

  “证照分离”改革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简政放权,解决企业“办证难、办证烦”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上海自贸区163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均已全面落地实施。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首批116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7年9月22日,国务院发文部署在其他十地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首批改革试点。2018年1月,国务院又批复同意在浦东新区开展新一批10个领域47项改革试点,目前已基本全面落地实施。  同时,为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上海自贸区自我加压,全面梳理了“116+47”以外的企业市场准入事项,在其中选取了36项企业关注度较高、审批频次较高的事项,加大自主改的力度。

  在此次改革中,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审批改为备案,企业从改革前跑北京审批改为网上申报,办理时间从改革前3-6个月减少到3-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让国内的消费者能够全球同步的购买到国外最新的化妆品。截至2018年6月底,已有1680件非特化妆品完成备案。

  据今年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受访企业中认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后企业办理许可证便利化程度较高以上的占比85%,对行政审批改革满意的占比92%。

  政府“寓管理于服务”

  2017年11月17日,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19号窗口,多出一块崭新的铭牌———“找茬”专窗。许多来此办事的市民,纷纷上前围观,一些人还拿出相机拍照。

  政府邀市民来“找茬”,表明自己积极向市场、市民“拜师求艺”,也意味着政府改革不是“闭门造车”,简单问题可当场解决,遇复杂问题会进行研究,如果确是机制性问题,将有望成为下一步的改革举措。这是上海自贸区提高行政效率的又一次探索。

  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上海自贸区全面推进,开放环境下政府经济治理新体制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

  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涉企审批事项“一网受理、全市通办、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平均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较好地实现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与此同时,完善政府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在浦东新区,经济领域全面实施“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管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市场监管机制。分类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改革后80%的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有效解决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等问题。

  着力推进“照后减证”

  在上海市政府举办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五周年建设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华表示,5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以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为目标,着力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浦东新区一级地方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的联动,系统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探索形成“放管服”改革的浦东样本。

  谈到“放管服”的成效,王华表示,“放管服”改革有力转变了政府管理模式,大幅提升了营商环境,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办事,体现了自贸区速度,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他举例说,从名称库选名的企业新设及变更已可当场办结,需要核名的企业新设2日内办结;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自然日内拿证;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企业资质许可实施告知承诺并实现全程网上办理,2017年和2018年申请量较2016年分别增长144%和111%。

  王华还表示,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研究探索“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升级版,着力推进“照后减证”,进一步提升企业感受度、市场活跃度和部门协同度,力争实现“市场准入最精简、风险防范最稳固、政务服务最便捷”,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责任编辑:hong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