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D区“互联网+”社区治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选取

  本文之所以选取G省D区为案例进行研究,是因为其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探索出的“互联网+社区治理”新模式,是G省社区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对全国广大地区也具有可借鉴性。D区是G省Z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约30余万,经济在G省处于中等水平,D区的社区结构以普通住宅小区为主,该区的社会组织资源较有特色,专业社工、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和新型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一般,但党组织健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该区人口结构中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比重大约为3:1,社会结构和秩序、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呈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政府财政实力有限,倒逼政府在现有的资源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

  2012年,“D区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成为G省首批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并确定为“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该区的一批基层组织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比如,某街道党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三个街道及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区38个城市社区100%被评为G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因此,D区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具有比较典型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二)D区“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分析

  2011年,D区第七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工作做出“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D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社会管理创新特色明显,形成D区品牌”作为D区未来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明确要求要在创新模式、机制、载体上下功夫。2013年以来,D区按照Z市委“两区引领两化”五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实施“D区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省社会创新试点工作的要求,把以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建立了“网络全覆盖、资源共分享、责任更到位、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主要思路是以服务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将电子地图作为依托,把社区信息全部定位到网格,把工作力量整合下沉到网格,社区事务逐项分解到网格,推进新型社区管理发展。

  1.网格化管理,以人为本,科学构建服务管理体系

  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幸福生活和人的发展,因此智慧社区建设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解决社区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规范管理网格化责任区,理顺社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在社区试点运行基础上,按照300户、1000人左右的规模和便于居民自治、便于服务管理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统筹推进人员、经费、资源“三个下沉”,推动部门干部进区入网、社区干部进网入户,将每个社区办公经费由年不足1万元增加到6万元;整合街道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更多用于便民服务,使社区资源服务居民发挥更大效用。同时,给予具备长期社会治理经验、与百姓接触最多的基层社会治理人员政策执行权,让社区群众的诉求与基层治理人员的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互联网+社区治理”所采取的措施、组织的活动更“接地气”,更受社区群众的欢迎。

  2.组建网格队伍,统筹管理,实现服务管理扁平化

  实现智慧的社会治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在城市“智能化”的基础上做到人的“智慧化”。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D区按照“3+10+N”模式,组建网格管理员、服务员和志愿者3支队伍,配备社区民警、城管、司法、安监、消防、物管等10大专业服务力量和“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热心市民等志愿力量,分工承担网格社会服务和管理事务。同时,街道社区根据网格的自身特点合理配备网格负责人。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鼓励社区工作者参与专业社会工作培训和考试,对已获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分别按初级每人2000元、中级每人30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通过制定网格管理制度,明确网格服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将日常巡访与上门探访等工作做到日常化、常态化,对社区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协调处理,将问题解决在第一线萌芽状态。D区在“互联网+社区治理”构建过程中。上到区政府主要领导,下到社区的普通网格员,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增强各环节执行力,推进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城市建设。

  3.搭建智慧平台,跨界融合,促进服务管理智能化

  “互联网+”需要跨界融合,D区通过搭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数据中心,整合公安、人社、计卫、城管等20多个部门200个业务台账及全部社区数据,开发包括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综治维稳等在内的社会管理平台,通过对接社区在线、“两代表一委员”网络问政平台、社区微博微信群等平台,实现了对辖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信息的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建成集行政执法业务和电子监察于一体的“执法通”综合行政执法和治安防控平台,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市政管养服务与城管执法,在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等重点区域新建30个高清探头和智能行为分析系统,以网格为单位,整合城区公共区域视频探头1800多个,接入智能化网格视频监控平台,构建平安“天网”工程。D区通过打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4.依托“互联网+”,多元共治,推动服务管理社会化

  把市场主体和市场资本引向社区重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D区在构建“互联网+社区治理”过程中的突出特点。D区在智慧社区的创建中引进银行机构、商铺、公益团队、信息技术公司等市场主体,一方面市场主体得到政府的支持、许可,能够进驻社区,实现“最后100米”的突破,另一方面政府借助市场主体的资金、技术、资源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既节约了紧缺的政府资金投入,又提高了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改变以往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市场不热政府热”的状态,激发市场潜能,通过互利互惠的形式形成良性循环。另外,D区还依托“互联网+”,积极引导社会服务管理重心下沉,共同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的作用,构建社区精细化服务体系。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全面推进党建联抓、文明联创、服务联做、稳定联保、环境联建的“五联共管”工作模式。加大发挥社区居民在小区中的自治作用,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小区居民自治模式,逐步健全了党务事务听证咨询、工作听证会、事务协商会、业委会财务公开等制度。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