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吉林省吉林市出现了一起政务大厅因“懒政”问题遭记者暗访、官方回应中却强调是“临时工”所为的新闻。尽管该事件在受到舆论关注后有了及时有力的整顿,但这些年每每出现类似官方回应,舆论总是很不“买账”:为什么出事的总是“临时工”?(1月3日《人民日报》)

  “临时工”这个群体对当代人而言并不陌生。而近期以来,临时工打人、贪污、违法等行为更是频频遭到诟病。但是,每当人们看到政府部门问题时,“临时工”都会成为主角,一出事就开除“临时工”,但是,政务问题真的只让“临时”背锅就够了吗?

  事实上,近年来,“临时工”问题渐入人们的视野,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群体的尴尬身份,更因为“临时工”被辞退背后的政务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奇怪现象是:执法过程中的负面新闻,往往都是以“编制”作为回应,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的态度出现问题被曝光,往往以“临时工”“停职”“开除”作为收场。但是,这样的“锅”仅仅是因为“临时”吗?

  表面看来,所谓的“临时工”所面临甚至是“制造”出来的一条条负面新闻都被“编制”掩盖,但事实上笔者以为,所谓的“编制”的确会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等方面的水平,可作为将工作人员分类的标准未免有些牵强,政府更不能遇到问题就只会拿“编制”说事而忽视了事情背后潜在的原因。

  笔者以为,政府在回应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新闻时,不必老拿“编制”说事。无论是什么编制,都是在为百姓服务。如果政府不能解决群众的问题,不能改变错误的服务观念和工作方式,只是一味以“临时工”作为问题的主角,那么这些负面问题将一直存在。我们期望政府能够正视其本身存在的态度问题和管理问题,早日解决这些问题,让工作人员能够不论编制地正式自身的态度,认真为群众服务,让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和谐,让城市更美好。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