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6月1日宣布,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经成立,主要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其中包括四川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国务院30多个部门。目前的计划是,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对社会关注的校舍质量问题,中央近日亦有针对性的政策宣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专题部署进一步做好灾区学生伤亡善后工作,并指出,对损毁校舍建筑,要进行科学鉴定,收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样本,为灾后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建筑设计和施工确属存在违法问题的,要依法查处。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时,亦要求将学校恢复重建纳入当地灾区重建规划优先安排,把学校建成全社会最牢固、最安全的地方。此前,对社会关注较多的廉洁救灾问题和社会秩序问题,中央也已有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出台。

  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凭借信息公开的制度平台,中央决策机构和基层民意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迅捷的反馈和互动,中央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握很准,反应很快,决断也有力,一个应对巨灾的政治机制已经在此次救灾过程中确立。除了舆论多有提及的“举全国之力”和人民军队人民政府倾力为民的制度传统,以及信息公开的制度创新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中枢机构一直扎根前线指挥。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20多天,每天都至少有一位政治局常委在抗灾现场视察,中央党政军各个部门都在灾区投入了相当强的力量联合作战,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抗击巨灾的政治安排。

  巨灾时期中央指挥系统靠前指挥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制度意义在于,为中央充分吸纳民意制定政策提供了中央与基层民意直接沟通的制度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并没有绕开各个地方层级直接与基层沟通,各级地方党政机构在抗灾中同样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这种中央与基层民意直接沟通互动的政治过程,是中央对建构为民服务型政府的政治过程的直接示范,鞭策每一级地方政府都要将抗震救灾和社会管理转化为与基层民意充分沟通、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政治过程,把“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原则化为活生生的政治实践。无论是要求查处校舍建筑中的违法设计和违法施工,还是要求廉洁救灾,都是这样一种鞭策。

  这种非常时期的政治示范,意味着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这一理念的基本标志,是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权力系统同时确立与基层民意的沟通互动。也就是说,上级权力系统的执政基础不仅是下级权力系统,更根本的基础都在于基层民众。

  建构为民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政治机制,在此次抗击巨灾的非常状态下以极为醒目的方式确立了下来,并将大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中央权威确立于全体民众之上,确立于每个公民的内心,确立于为民服务的政治行动之中。

  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灾区重建进程中,中央政府亦将在重建规划和重建实施过程中充分吸纳灾区群众的意见。灾区群众自然最为关心自己的家园未来的模样,自然最希望灾后重生的家园变得更好更坚固。

  目前抗震救灾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唤起了全国民众希望国家安定、同胞幸福的愿望,形成了强大无比的政治合力。灾后重建阶段,首先就要将这种灾区群众的自然愿望吸纳到重建进程中来,再次形成强大的合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