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12月15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发表评论文章《“脸好看”易,“事好办”难》,直指机关服务作风问题。文章指出服务作风不严不实,政策执行就会出现“两种温度”:上级温度高、决心大、力度大,到了基层温度层层递减、力度绵软无力。长此以往,埋单的必然是党群关系。

  今天,小编推荐唐任伍教授发表在《人民论坛》的一篇好文,文章认为,“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照旧不办”的“新衙门作风”,其本质上就是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新的腐败,其危害不容小觑,亟需根治。

  “新衙门作风”是面热心冷,只微笑不干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要根治作风上的诟病并非一蹴即就,这不仅仅因为作风诟病之深,还因作风问题往往花样翻新。与面冷心冷的“老衙门作风”不同,改头换面、换上新马甲的“新衙门作风”是面热心冷,以崭新花样、微笑面孔、软拖手段表现出来,只微笑不干事。

  一是“打太极”。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和干部,借口作风上、纪律上管得严了、抓得紧了、查得细了,工作上框框多了、条条细了、规则紧了、工作难办了,就说为官不易了。

  这种情绪转移到工作上,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为官哲学,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没有了,面对来办事、解决问题的普通百姓面带微笑,态度友好热情,接待和蔼可亲,笑脸相迎相送,看起来什么话都好说,貌似从谏如流,但一到具体办正事、要干货的业务工作时,

  ——要么像端坐在庙堂之上的“弥勒佛木偶”,嘴上只说“好好好”,多方搪塞,只微笑不干事;

  ——要么就东拉西扯地“打太极”,互相推诿,以各种借口“玩推手”,能推就推,能拖则拖,能躲就躲,把办事的人“踢来踢去”;

  ——要么就说得玄玄乎乎、天花乱坠,答应得干脆利落,想方设法先把办事人打发走,过后承诺了的事既不去落实也不去干。

  老百姓对这种表面和蔼、只微笑不干事的“太极”手法,嘴上说不出,手上使不了劲,眼中找不到办事的方向,反感气愤但又无可奈何,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是“软钉子”。一些部门和单位,明目张胆、顶风而上的“四风”不敢了,门好进、脸好看、话也好听了,“提升服务质量”的口号喊得震天响,服务承诺、工作程序、行为规范等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但一到老百姓来办事了,一颗一颗的“软钉子”横亘在老百姓面前。

  ——有的手续繁杂,虽然笑脸相迎,但却以材料不全、领导不在、没有惯例等理由故意拖延,“软法”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来回折腾、处处为难;

  ——个别地区的“跪式窗口”“蹲式窗口”、高两米的意见箱、“限号窗口”,都是一些部门无视人民群众设置的“软钉子”般的懒政不作为,是“事难办”到“事不办”的“新衙门作风”。

  总之,一些单位和干部,任何事情都留一手,不一次性告知,变着法儿名正言顺地给办事的老百姓设置一颗又一颗的“软钉子”,很有“技巧”地造成办事过程的“中梗阻”。“脸好看、门好进、话好听”给人造成假象,成为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遮羞布”,一颗颗事难办的“软钉子”,从本质上来说依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只是更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让为民服务的工作在“最后一公里”卡了壳,成了服务上的“烂尾”,拔掉这些“软钉子”的难度更大。

  三是“撂挑子”。一些人借故高压反腐、严厉惩处违纪违法,奉行“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为官哲学,以“不贪不占也不干”“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只要不出事”的消极态度,畏惧“失事”而选择懒政怠政,为保住官位像“僵尸”和“公堂木偶”一样无所事事,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责任,实际上就是变相地“撂挑子”。

  他们宗旨意识淡薄、担当意识不强,迷茫不敢为,前景一潭死水,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怕承担责任,把“不出事”奉为最高原则,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轰动效应,搞形象工程,浮在上面,不愿意下基层,好大喜功,搞花架子,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甚至弄虚作假,既不“吃、拿、卡、要”踩“红线”,也不给群众指引正确的办事途径,相反却在一门心思忙于经营自己的前途,谋划自己的得失,安排自己的安逸。

  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是一种新的腐败

  脸热心冷、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其本质上就是庸政懒政怠政,是一种新的腐败,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其危害不容小觑。

  第一,严重干扰“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落实。

  抓作风建设、纠正“四风”、落实“八项规定”是个细工慢活,必须持之以恒、驰而不息地抓下去,才会取得成效。如果任凭这种微笑不办事、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的新衙门作风泛滥,势必干扰“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的落实,损害作风建设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让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得而复失、前功尽弃。

  第二,疏离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同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它伤了老百姓的心,损害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一旦蔓延,党和政府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从而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已威胁到党的肌体健康。

  第三,阻滞了办事效率的提高。

  个别机关、个别公职人员,“只要我方便”和“你得求我办事”的老衙门作风依然根深蒂固,人在窗口心却还在“衙门”,对于老百姓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着急,拖拖拉拉,加大了整个社会运行成本,无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了深化改革的绊脚石和经济发展的“延时器”。

  多管齐下根治“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破掉“打太极”,拔掉“软钉子”,根治“撂挑子”的新衙门作风,必须下“硬功夫”,出“杀手锏”“动刀子”“出重拳”,多管齐下根治“只微笑不办事”,解决“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新腐败。

  首先,加强干部队伍的自身修养。

  “为官避事平生耻”因此,要根治这种“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首先需要这些人“吾日三省吾身”,要他们好好反省顶着人民授予的官帽、拿着人民提供的俸禄却不好好为人民服务的做法是否妥当,从而为这种只微笑不干事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感到羞耻。

  其次,加强监督。

  一是党内监督,特别是对负有责任的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领导干部如果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好人主义盛行,就很难把这种甚嚣尘上的“新衙门作风”打下去。

  二是群众监督,对只微笑不办事这种“笑面腐败”歪风,群众看得清、恨得深,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进行专门整治,抓紧解决那些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突出问题,就能够将这种“笑面腐败”压下去。

  三是舆论监督,只微笑不办事的“笑面腐败”最怕公开曝光,要形成必要的声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坚持讲真话、听真话、讲实效、办实事的好典型,形成正确的示范和导向,同时对那些只微笑不办事的坏典型进行公开曝光,让这种“笑面腐败”“见光死”。

  再次,建立问责机制。

  对存在只微笑不办事的“庸懒怠”行为的干部作出严肃处置,这无疑是打造高效服务干部队伍的“灵丹妙药”。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是根治只微笑不办事这种“新衙门作风”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有担当,敢于铁腕治军。

  很多地方之所以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盛行,是因为一把手不敢大刀阔斧治理不作为现象。2016年,江苏省泰州市直接对准懒政、庸政和怠政征象设立了“蜗牛奖”,明晰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推行行政职能不到位、办理群众关怀题目不实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如此这般,何愁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不能根治?

  最后,进一步深化改革。

  根治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审批流程简、审批时限短、审批服务优的高效目标,优化审批制度,挤压产生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的人为操作空间。

  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挥“互联网+”在为民服务和行政审批上的作用,让微信、短信等通信手段在为民服务中鲜活起来,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化解矛盾问题,为民谋利造福,减少老百姓办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烦恼,也让只微笑不办事的“新衙门作风”失去市场。

  “一处弛则百处懈”,治理整肃只微笑不办事的“庸懒怠”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新举措。治理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连续,更要着重于制度预防,着重于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问责机制,逐步建立推动整肃只微笑不办事的“庸懒怠”行为的长效机制。只要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完善制度,就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原标题:根治“新衙门作风”必须下“硬功夫”;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唐任伍)

责任编辑: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