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农村基层电子政务建设是福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总结了福建省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福建省 基层农村 电子政务

  1福建省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福建省是国内最早开通政府网站的省级政府,目前全省41个省直单位政府网站、9个设区市政府、84个县(市、区)政府网站都已经开设了政府网站。同时不少街道、乡镇、行政村也通过独立网站或者采用子网站的形式接入的互联网。现在,福建省已形成以省市县三级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交换与共享。在历年的政府网站评估中排名处于较领先地位。

  从人口结构看,福建农村人口达1807万,约占人口比例的50.1%,是数量最庞大的服务对象。电子政务的发展能够带来良好效益。以农业服务为例,全省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共通过受理来电咨询和技术推广等活动挽回经济损失8992万元,新增效益9892万元。近年来,福建省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新理念。于2009年提出用5-10年的时间建设海西泛在网,即构建“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的“泛在网络社会”,利用信息化带动经济发展。其中在农村信息化方面,计划在未来5年内,重点推进农村文化共享、平安综合治理、综合信息服务站点、远程教育系统、农村通信建设等五大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数字鸿沟”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推进到了县级后,如何推进到乡镇、农村就变成了一个难题,制约了电子政务普遍应用。农村的电子政务仍然是一个薄弱的区域,电子政务能否为广大的农民带来农业信息化服务、丰富农村生活内容、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农村基础民主等功能,是福建省电子政务在农村应用中的关键。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电子政务发展不均衡,应用水平不高。

  2制约福建省农村电子政务发展和应用因素分析

  2.1客观因素

  2.1.1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滞后

  截止2010年8月,全省建制村通宽带率达到95.97%,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0.5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78部/百人。但农村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水平仍然落后于城镇水平。以莆田市涵江区秋芦镇秋芦村的初步调查情况为例,该村人口达1200人,共有285户,但普及电脑家庭仅为65户,约占22.8%,开通网络的仅25户,约占8.77%。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互联网接入条件不足、硬件设备落后等因素,农村地区网民的增长仍显得较为缓慢,增幅小于城镇地区。而目前的电子政务侧重依托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由于基础条件的制约,削弱了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导致了电子政务无法给农民带来便利服务。

  2.1.2信息服务内容匮乏

  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内容,信息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服务的质量。目前,针对农村的信息资源还非常贫乏,在网站的总数量中,农业网站及其他针对农村的网站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且各种农业数据库规模小且分散,数据重复率高。到目前,福建省9个地市都设立了农业信息网站。但部分网站农业内容不充分,不能给农民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在线服务。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网站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本地化程度低,缺乏管理,出现登录不上的问题。电子政务实施不仅仅是硬件建设和内容简单复制和叠加的。信息资源的建设是重点,必须坚持信息服务是内容,信息网络是手段,否则就会造成网站建设的空洞化。

  2.1.3区域自然条件制约

  福建省山区面积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80%;山区人口18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60%。14595个行政村分布在区域广阔但地理结构差异极大空间里。区域内的山川河流分布较多,而且农村不同于城市的社区模式,农村居住相对分散,乡村与基层政府之间、村落之间以及同村农户之间都相隔较远。物理上的距离从不同程度上加大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接入点建设以及农民前往公共信息亭获取信息的难度和费用。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形成天然屏障,造成了“信息孤岛”大量存在。

  2.2主观因素分析

  2.2.1农村文化素质结构较低

  2006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率为5.5%;全省农村劳动力高中(包括普高、职高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0%,小学、初中文化占81.5%。鉴于农村教育的落后状况,导致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也直接导致了多数农民信息化技能的缺失。很多农民渴望通过信息化工具掌握通讯、就业、致富、生育等信息,但由于不懂电脑和网络,农村也缺乏这些技能培训的投入,因此广大农民即使购买了电脑,开通了宽带也很难熟练掌握。不具备上网所需的技能仍然是妨碍这些非网民上网的最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这部分人的文化素质水平一般处于偏低程度。

  农村地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多数农民对信息化缺乏了解。对电子政务这个新生事物更是处于未知或半未知状态。农村的保守思想也使得他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热情以及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主动性。而电子政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需要公共服务的主体与客体互动。农民不具备电子参与的能力,便会被排除在电子政务之外,农村电子政务便失去了客体。更谈不上以顾客为导向,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