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里的收支情况如何?自己可以拿到多少分红?临近年终,广大农民十分关心这些问题。昨天,屺亭街道胜天村服务大厅内,许多村民围在一部电子触摸屏前,手指轻轻一按,村级财务收支明细、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便一目了然。今年,宜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核心,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近年中,宜兴市通过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新模式、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等手段,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今年9月,宜兴市又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市、镇、村三级联网,实现了对“三资”的实时监管。该系统运行4个月来已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三资”信息化管理要求,上半年,全市217个行政村、39个涉农社区首先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不仅摸清了家底,盘活了存量资产,还纠正了以往管理中的许多不规范做法。万石镇仅通过重新丈量租赁土地面积、按规定调整全镇2277亩土地年租金一项,就增收近500万元。同时,该镇针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合同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等问题专门印发审计通报,要求各村逐条整改到位,从而消除了“三资”管理中的各种隐患。

  以智能化手段强制实行业务规范操作和等级制约管理,并配备预警功能,是“三资”管理网络的一大优点,从而实现了前置监管。同时,通过快速高效的网络平台,市、镇、村各级各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控农村“三资”使用处置情况,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前段时间,屺亭街道通过监管网络发现少数村存在对外拆借资金现象,且个别村手续不规范,街道及时要求他们补全手续,到期不再续签,从而帮助这些村规避了投资风险。

  实施民主管理和监督是“三资”信息化管理的另一大特色,它在增强管理规范化的同时,还提升了管理效益。对此,万石镇万石村党总支书记王斌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是街边村,工程建设多,资产租赁多,拆迁安置多。如今,村民积极参与到‘三资’管理和监督中,干部天天都在接受‘考试’,虽然要求高了,但心理压力小了,干群关系也密切了。”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在宜兴市还刚刚起步,随着这一管理模式向纵深推进,将通过农村集体资金高效利用、资产保值增值和资源永续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admin